昨日凌晨,全国假日办公布三套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截至昨晚6时,新浪网的调查结果显示,48.8%的网友支持“保留春节和国庆七天长假”的第三个方案。
但此前网友呼声最高的两大建议:延长春节假期和恢复“五一”黄金周,在三套方案中,却并未得到任何体现。这引起部分业内专家和一些网友的异议,他们表示,主管部门应该考虑恢复“五一”黄金周,并适当增加假期总量等建议,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长假出游和探亲的需求。
双7天方案最受支持
根据全国假日办公布的三个调休方案,春节放假均为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7天长假。但国庆节的放假有3天、5天、7天三种方案,其中,方案A为国庆节放假3天,不调休,假期固定为10月1日至3日。方案B为国庆节放假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5天长假,假期固定为10月1日至5日。方案C为国庆节放假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7天长假,假期固定为10月1日至7日。
至于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假期,方案A提出,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不调休,仅在当天放假。在方案B、C中则提出,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节假日逢周三时仅在当天放假;逢周二、周四时,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3天小长假。
究竟三个方案,哪一个得到最多网友的支持?
截至昨晚6时,新浪网的调查结果显示,16499位网友选择了“保留春节和国庆七天长假”的方案C;占参与总人数的48.8%。11692位网友选择了“国庆五天长假”的方案B,占参与总人数的34.6%。仅有5591位网友选择了“国庆三天长假”的方案A,占参与总人数的16.6%。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对记者说,具体来看,除了春节外,方案A为不挪,方案B为微挪,方案C为小挪,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取消挪假的方式,但相比之前有所变化。“三个方案中,方案C相对比较好,各大网站的调查对这个方案的支持也最高,它保留了两个7天长假,充分说明人们对长假的需求。”刘思敏说。
专家建议恢复“五一”黄金周
“‘五一’就放一天假?为什么不能恢复‘五一’黄金周呢?”“春节假期能不能延长一些?7天还是不太够用。”三套调休方案一出,不少网友“吐槽”道。
10月10日,全国假日办曾发布《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向社会征集意见,那次征求意见中,延长春节假期时间、恢复“五一”黄金周成为呼声最高的两大建议。
但是,这三套方案,完全没有提及延长春节假期或恢复“五一”黄金周。
不少群众表示,春节一周根本无法满足春节家人团聚的时间,尤其在外务工的人员;三套放假安排方案没有恢复“五一”黄金周,这样无法缓解“十一”黄金周带来的扎堆儿旅游问题。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建议,国家假期总数应该增到13天,恢复“五一”黄金周。“三个7天长假,方可满足旅游需求,适应大国远程行程国情,稀释交通景区压力。”“调休安排方案只回应了网友对挪假的不满,而没有回应要求增加春节和‘五一’假期的民意诉求。”刘思敏表示,“五一”长假的取消使旅游需求释放遭遇瓶颈,加剧了国庆长假期间景区压力过大、交通拥堵等问题。主管部门应该考虑恢复“五一”黄金周等建议,充分满足人们对长假出游、探亲的需求。
应加紧落实带薪休假
业内专家认为,无论希望恢复“五一”长假,还是延长春节假期,都表明中国长假短缺的现实。而缓解之策应该统筹考虑放假安排,增加长假供给,加快落实年休假、探亲假等带薪休假制度。
按照2007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共11天,分别是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此次调查问卷虽然提出了3个放假方案,但是没有增加全年11天的假日总量。“此次方案是在现有法规下对放假做的技术性调整。”刘思敏表示,假日总量仍然有提升空间,要考虑在进一步增加黄金周的同时,加快落实带薪休假逐步使长假消费“分流”。
吴必虎也建议,总体上来看,要统筹考虑放假安排,逐步实现国务院《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的2020年前实现国民带薪休假目标。
资料
节假日调休3个方案
为使我国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全国假日办27日零时公布3个法定节假日调休备选方案,再次面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
第一套方案春节放假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7天长假。国庆节放假3天,不调休,假期固定为10月1日至3日,逢周末顺延。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不调休,仅在当天放假,逢周末时周一补休。
第二套方案春节放假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7天长假。国庆节放假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5天长假,假期固定为10月1日至5日。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节假日逢周三时不调休,仅在当天放假;逢周二、周四时,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3天小长假;逢周六、周日时周一补休。
第三套方案春节放假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7天长假。国庆节放假3天,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7天长假,假期固定为10月1日至7日。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节假日逢周三时不调休,仅在当天放假;逢周二、周四时,调借相邻周六、周日形成3天小长假;逢周六、周日时周一补休。
快评
莫让“三选一”变成“三缺一”
27日,全国假日办在新华网等网站公布了三套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方案,并公开向群众征求意见,这已经是全国假日办第二次就节假日调休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此前全国假日办发布相关调查问卷时曾引起各界群众热情参与,然而此次方案“三选一”的方式却让人略感无奈。
在之前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恢复“五一”长假曾是不少网友的心愿,一些专家也建议恢复“五一”长假来分担另外两个“黄金周”的压力。但在这三套调整方案中,长假不增反减成为最明显的特征。不仅“五一”长假了无踪影,“十一”长假也在A和B两套方案中分别被缩短至3天和5天,仅有春节“黄金周”在三套方案中均幸免被调整。
相比之下,之前广受质疑的“挪出来的小长假”在这三套方案中的改观最为明显。三套方案中都明确保证了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五个节日放假一天,并降低了“挪假”出现的几率,在A方案中甚至明确提出除春节长假外其他节假日均不调休,而在B、C两套方案中,也仅在节日恰逢周二、周四时进行调休。
规则更加细化,弹性略有增加,各套方案都在尽力避免因调休而导致的混乱模式再度出现。但如此调整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新问题,例如不调休可能会导致“单蹦”节日的增多,反而使时间安排更零碎。并且,在B、C两套方案中依然存在着挪假“风险”,“混乱时间模式”未从根本上被杜绝。
为群众提出多样化选择,并按照年龄层次和职业来进行意见调查凸显政府部门的诚意和按照民意改进的决心。但在拿出方案征求群众意见的同时,不仅要调查群众的选择倾向,更要为群众打开表达意见的通道,充分考虑并吸收群众的合理意见与建议,在改进方案中有所体现。
一套成熟的节假日调休方案不应简单以“三选一”的方式来进行定夺,而应以科学的调查将三种方案中的优势“强强联合”,从而形成最优方案。我们期待将民意融入最终方案之中,而不要让“三选一”变成“三缺一”。
观察
征求民意应贴近基层民众和真实生活
自从黄金周制度实施以来,怎么放假就一直是众口难调的热门话题,被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为“闲愁”。
黄金周长假本身存在内在冲突:既要为一些人解决“闲”的问题,又要为一些人解决“钱”的问题。京津冀一带“农家乐”的经营者,不止一次对记者表示:过去“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的收入,就足以供一个孩子大学一年的学杂费。而目前仅剩一个“十一”黄金周,人是“闲了”,家庭收入却日感吃力。
黄金周经济账要算,社会账也要算。经济账、社会账都合算的情况并非罕见,但不少时候,也难实现多方共赢。在一个日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这都是正常现象,没必要强求一致,也没有必要不破不立。国家法定假日的刚性规定和国民休假的弹性需求,二者可以兼容并蓄。
长假调休与否,既要算经济账,也要算社会账,但首先要算大账,即在现有城乡二元化社会格局下,如何确保两亿多农民工放假休息、回乡探亲的权益。这些人不经常上网,在各种网络投票中是“沉默的大多数”,但不能因此而忽视他们的真实需求。
今年国庆节黄金周过后,全国假日办开展的网络调查为期两天,答卷者突破200万人,但相对于我国4亿多网民和国庆节4亿多人次的旅游者来说,确实不具有统计学的说服力。因此有不少群众担心“官员上网看看帖,专家讨论开开会”就决定全国的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所以征求民意的方式本身,就面临如何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真实生活的问题。
黄金周长假调休为人诟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长假集中旅游,造成景区景点人满为患,安全隐患突出,旅游幸福指数降低。对此,我们迫切需要换种心情看长假。与其通过裁减长假日、提高门票价格,像房地产限购、限贷一样“限玩”,不如鼓励更多人自己做主、休闲度假。国家放假要科学、合理,国民休闲也要自我做主,学会“休闲”、适当“消遣”、自主“游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公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加强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职工休息权益方面的法律援助;特别提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强调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完善针对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的休假保障措施。
我国旅游休闲消费需求持续“井喷”,几乎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求之不得的事情,是典型的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带来的“闲愁”。对此一定要分类应对、综合治理,放假要放得宽松、休假要休得自由,使假日真正成为满足自己需求、尊重他人消费、享受生活美好的“闲适时光”。记者 杨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