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推以房养老遇冷 推出至今只接获459起申请

2013年11月28日 12:5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炜娜

  记者 李炜娜

  养老问题再次成为香港的热门话题。一则因为香港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推算数据显示,香港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由2011年的13%显著上升至2041年的30%。二则,港府刚刚公布的贫困线标准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全港共有102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15.24%,其中老年人有30万,占全部老年人口的1/3。养老,特别是贫困老人的养老,已成为香港需要下更大工夫的问题之一。

  回广东,照领“生果金”

  在香港,只有公务员退休有长期退休金,其他老人退休时只能从企业一次性领取一笔补偿金。香港人的养老保障来自覆盖率高达85%的“强积金”制度。2000年,特区政府主导建立了“强积金”制度,即雇主和雇员各自供款5%,存在个人户头中交给第三方基金公司打理,并由雇员向其交纳管理费,到65岁时雇员可以一次性支取自己的本金及其收益。

  特区政府也有专门针对老人群体发放的“生果金”。“生果金”是高龄津贴的俗称,取意为这笔钱是给长者用于购买水果之用。政府对65岁至69岁的老人申请生果金设立了资产限额,资产高过限额就不能领,70岁以上,则可无条件领取。目前生果金是每月1135元(港币,下同),特区政府预计明年调整多项社会福利保障金额,生果金可望至少增加3.7%。此外,贫困老人还可以申请领取“综援”。“综援”是“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的简称,类似内地的“低保”。据统计,目前约有15万老人领取“综援”。

  概而言之,香港退休人士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私人储蓄投资、租金收入、子女供养、强积金、高龄津贴和综援。

  最初选择回内地养老者,意味着放弃了“生果金”和“综援”,由于当时内地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加上生活习惯接近或是可以和亲人团聚等原因,还是有不少港人选择到内地。但是,随着近年来内地房价、物价不断上涨,特别是香港的社会福利无法带到内地,内地养老的吸引力就远不及从前,出现了港人回流养老的新趋势。

  针对仍留在内地养老的港人,港府今年开始推行“生果金广东计划”,这意味着在广东养老的老人不用再为保住领取资格,每年回港居住60天。港府还承诺如果计划推展顺利,希望一年内将计划扩展至其他老人津贴。

  “以房养老” 有人在试

  从58岁开始,香港的老年人可以开始申请公屋,60岁开始按排队先后租住公屋,公屋的租金从200多元到3000多元不等,视屋子的面积与品质而定。如果可以申请到综援、领到生果金,大概每月就有3000元的养老金,如果再能住上便宜的公屋,困难老人也能维持基本生活。

  比较尴尬的一群人是“有房的现金穷人”——有房却收入一般的老人,因为“综援”等一些福利政策都对资产和收入有限制。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金缺口?港府推出“以房养老”方案。

  2011年港府推出安老按揭(又称“逆向按揭”)计划,允许年龄在55岁以上的香港居民,将个人名义持有的楼龄在50年以下的住宅物业向银行提出按揭。借款人可以在固定年期内或终身每月取得年金作为生活费。如果有急需,借款人还可以提取一笔贷款,以应付医疗费用等特别情况。“以房养老”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但是计划推出至今,却总共只接获了459起申请。

  “以房养老”并未受热捧,媒体分析认为,有文化因素。把辛苦一生买来的房子抵押出去,跟有些老人的传统思维相悖。另外,也有经济方面的担忧。有老人怕逆按揭会牺牲掉物业升值的机会,觉得没有卖掉套现更踏实。当然,也有学者指出,这毕竟给老人多提供了一种财务安排的选择,随着“安老按揭”方案的不断优化,“以房养老”渐获认可,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安老体系两地互帮

  除了养老金,老人衣食起居的照料是更为现实的问题。无论是在内地养老,还是在香港养老,都可以有两个选择——住在家里或是到养老机构。在香港,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申请政府资助的老人院,只是公屋和老人院的床位都供不应求。

  港府近年来着力完善安老体系。打开港府的相关网页,除了广东计划,港府近期还针对安老服务推出了其他措施,包括长者小区照顾服务券试验计划、增加小区照顾服务名额以及为长者及残疾人士提供的公共交通优惠等。有学者认为,港人回流养老潮的出现跟这些措施不无关系。

  内地与香港都迈入老龄社会,如何兑现老有所养的社会需求是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互相借鉴经验、共同携手安老,两地已经有所作为。据香港媒体报道,《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支持香港服务提供者到广东建设养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港府也在积极推动港人在内地建设养老机构。这些养老机构既能服务香港老人,也会提升当地养老理念和服务。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