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10大公园集体升级改造 生态成提升关键词

2013年12月09日 15:59   来源:昆明日报    

  日前,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昆明市正在制定《昆明市10大公园景观品质提升建设规划》。明年起,将以10大公园提升改造为载体,发掘和延续 “大、小三山一水”历史文脉,10大公园将抱团打通山水之间互视廊道,赋予昆明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以及高原湖滨生态城市的新景观风貌。

  两年提升改造10大公园

  在昆明山水文化脉络上,有一大一小两个“三山一水”格局。“大三山一水”,是指长虫山、金马山、碧鸡山以及滇池,它是昆明大气磅礴的城市印象;“小三山一水”,则是指城内的五华山、圆通山、云大山以及翠湖,它是整个昆明的城市绿肺,是山水昆明宜居的体现。

  “金殿朝晖”、“长联映月”、“圆通樱潮”、“龙泉探梅”……如果说“大小三山一水”代表着昆明的城市风骨,昆明城市公园则是散落在山水之间的城市“会客厅”。“昆明奋力推进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提供了昆明城市公园改造提升的空间环境,昆明公园的新一轮发展契机正式来临。”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张磊介绍,明年起至2016年,昆明市将通过市场融资平台,重点做好金殿名胜区、大观公园、昆明动物园、昙华寺公园、黑龙潭公园、西华公园、郊野公园、翠湖公园、西山风景名胜区以及海埂公园等10大老牌景点景区改造工作,提升昆明公园景观品质,进一步扩大昆明名花胜境的辐射力。

  提升改造突出“精品意识”

  过去公园追求提升,往往停留在“量”上。如今,这些已经不能满足市民和游客越来越挑剔的胃口。此次昆明各公园提升改造处处是精品。

  在昆明动物园亚洲象馆,亚洲象们正在“卧室”里悠闲地吃着甘蔗,明年的3月份前,大象们将集体入驻“新家”。“动物园内原有的象馆将扩至3000平方米左右,新象馆将尽量仿造生态环境建设,并新增环象馆游客观赏区,让游客多角度、近距离与大象亲密接触。”昆明动物园管理处主任杨梅介绍说。此外,昆明动物园还将壮大绿孔雀、滇金丝猴、长臂猿、小熊猫和亚洲象“5大种群”,并在3年内完成动物园大部分动物笼舍的改造,让游客进一步拉近与动物间的接触距离。

  黑龙潭公园也是今年公园提升改造的重点。为迎接全国第十四届梅花蜡梅展览会,黑龙潭公园共投资上千万元进行了景观改造提升。改造后的黑龙潭公园形成两大特色区域,进门右边为历史文化区,左边是观梅及休闲区,并打造了10个全新的景点。改造项目共占地3.9公顷,新建了1686平方米的室内梅花展馆,改建了盆景园,成为昆明市最大的盆景园。除了盆景园外,还新建了一系列的水景、溪流、芭蕉沟,形成景观水系,整个黑龙潭水源将汇聚在一起,使黑龙潭充满灵气。

  此外,大观公园也正在对公园正大门入口的景前区进行扩建,以缓解公园门口环岛人车混行交通压力和安全隐患。

  “生态”成为提升改造关键词

  在10大公园围绕“三山一水”改造的规划蓝图上,生态也是提升改造的关键词。

  记者在西华公园看到,该公园1500平方米的湖面上,碧波粼粼清澈见底,亭台树影相映成趣,绿色水生植物点缀其中,这是公园正在试验的“再生水”构建生态处理系统。

  “昆明市园林绿化局下属的7大公园,除了黑龙潭有自然水源补给外,其余的多为城内湖塘,主要依靠污水处理厂的工程尾水来补给,长久以来就造成湖塘生态环境较差,水质变绿、有味等现象。”张磊介绍,对此,昆明市园林绿化局以滇池治理为契机,多次探索公园如何生态建绿,“我们首先在西华公园试点,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作为水源,再通过复合生态尾水过滤技术排入湖塘,湖内人工种植适合水质净化的‘苦草’,以创造接近自然的水生态环境。目前试验下来,效果很好,将在大观公园、昆明动物园逐步推广。”

  “含绿量就是一个城市的‘含金量’。”张磊表示,除公园提升改造外,昆明市园林绿化局还将完善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和管理,积极推进森林公园和市、区级公园及专类公园建设工作,完善三级公园体系,扩大绿化面积,建设一批生态型、复合型的城市公园绿地,提升绿地的生态效益和聚碳效能。

  对于建筑密度较大的旧城区,还将鼓励借助建筑设计及建筑科技等手段,通过制定屋顶绿化和立体绿化等鼓励政策、技术措施和实施方案,提高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绿量,力争到2015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以上。

(责任编辑:秦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