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掀开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一系列的改革重拳出击,将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激起怎样的浪花?
12月11日消息:减少总量指标、加重对质量与效益的反映,上海正抓紧完善“十二五”科学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备受关注的“自贸区”和小微企业,有望成为统计发挥监测功能的重点领域;随着统计信用体系建设和完善,企业上报数据时迟报或瞒报,则将被纳入本市社会信用体系而影响企业信用……记者了解到,这每一项统计创新,都将更精确地“定位”上海转型发展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淡化总量指标
转型发展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上海转型发展的最重要指标。为此,上海正抓紧完善相应的指标体系,以展示转型全貌。期间,总量指标少了,反映质量和效益的“干货”多了。
早在2011年,上海就推出了一套“十二五”时期推进上海科学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它涉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四个中心”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个大的方面。这套独创的指标体系旨在淡化GDP对经济发展的“指挥棒”作用,反而突出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强化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因此,指标体系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等。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国金融业增加值的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强度、工资集体协议覆盖面等新设立的指标都紧紧扣住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
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随着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做出了战略性部署,市统计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完善该指标体系的方案。
同时,国家统计局也推出了一套反映经济升级的指标体系,共10多项。上海正积极贯彻落实中。“其中没有一项是总量指标。相反,反映质量和效益,特别是环境保护方面的指标却占了较大的比重。”该负责人举例。
自贸区或成监测重点
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统计调查也在悄然转变,力求更及时、全面。
今年年底,第三次经济普查将正式启动。在本市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都将接受调查,以摸清上海经济“家底”。
值得一提的,市统计局已向国家统计局建议,在普查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允许上海在严格执行国家普查表式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自选动作”。比如,普查中可能会增加功能区代码,以此了解刚刚“双满月”的自由贸易区运行情况。此外,个别普查指标、园区注册型企业标识等也有望加入普查。“希望通过经济普查,充分反映上海转型成果。”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经济普查后期的数据开发时,上海也不会过于笼统。相反,统计部门将特别统计一些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的相关数据,以更全面、更直观地观察上海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进展。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