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郑萌
近日,洛阳一位老人写给青少年的公开信被网友热议
他说,扶起老人被讹的事很少,大家不必因个案而不敢献爱心
他还给自己的晚辈立规矩:要感谢扶起我的人、不要讹诈扶人的好心人
遇到街上有老人摔倒,把他扶起来,这看上去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可那些“扶起老人反被讹”的报道,让人有了困惑:以后遇到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扶起后万一被讹上,咋办?正巧,前几天一个“中国好长辈”在网上发的“年轻人,请放心扶起老人”的帖子,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网帖
请年轻人放心扶起我们
席怀恩今年65岁,家住伊川县城,如今,网友送他另外一个称呼——“中国好长辈”。
这得从他在洛阳当地网络论坛上的一个帖子说起,“洛阳的年轻人:请放心扶起我们——给洛阳青少年朋友的公开信”。
这位65岁的老人在网帖中称,他给自己的晚辈立下规矩:
1.不要追究撞倒我的人,他们不是故意的。我毕竟有医疗保险,大部分都能报销。
2.要感谢扶起我的人,包括撞倒我的人。人家没有肇事逃逸,就是好人。
3.千万不要讹诈扶起我们的好心人,那是断子绝孙的事情。
此外,他还呼吁:“如果我在大街上跌倒了,请年轻人放心扶起我,我会感谢你们。”
老人说
“厚积薄发”写出的帖子
席怀恩,洛阳伊川县武装部退休职工。他的听力、视力状况已经不太好,这个数千字的帖子,他用了四五天的时间写好后,又花数天进行了修改。
他说,写这篇文章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感情的厚积薄发,对社会上的这种现象看不惯,自己一个人又解决不了。老年人摔倒的概率比较小,扶起倒地老人又被讹的概率更小,一些个案被有意无意地放大了。有人是看不到面前的一锅白米饭,只看到了里面的一粒老鼠屎。
针对一些质疑的声音,席怀恩回复说,要是因为这微乎其微的个别人就不做好事儿,不是因噎废食吗?现在传媒发达,有些事通过网络被放大了,但社会上还是正义占主导。
除了给子女定下家规,他还代表家族中11名老年人作出承诺:
1.上下班高峰期不和年轻人争公交车,年轻人上班、上学是不允许迟到的,我们晚几分钟无所谓。
2.在公交车里不和年轻人抢座位,他们上班上学很辛苦,应该在车上打个盹儿、喘口气儿,放松一下。
网友说
这是“中国好长辈”的节奏
席怀恩的帖子发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多数网友表示称赞,也有人质疑:“谁能保证不会遇到‘碰瓷’的?”
更多的网友则称呼这位老人为“中国好长辈”,他是老年人的楷模,正直、宽容。
网友“小灰”称,所谓“做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他从帖子中感受到老人想传递的“敬”与“恕”。
还有网友称,老人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不是每一个老人都像他这样正直开明,而且有些老人摔倒后是不能直接去扶起来的,还是要等专业人士进行救治。在“助人”与“自保”之间,最好是选择一些折中的办法:如“先找目击证人再帮忙”“用手机录像取证”等。
众人说
讹诈是个别人的行为
还是好人多
对于席怀恩发帖的举动以及在帖子中表达的观点,昨天上午,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老人。
顺河路上一个小区内,一名许姓老人表示赞同席怀恩的做法:“讹诈是个别人的行为,一般人不会这样做,在别人有困难时去拉一把,是人的本能反应,这还去讹别人,岂不是太没良心了。”
在人民路上的一个小区里,一名阿姨认为,去讹诈好心人的人还是很少的,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传统是很好的,“看到有老人倒在路上,就是我自己也会去扶。”不过她认为,专门发帖去说这样的事儿,“感觉像是人们都变坏了,连老年人都去赖人了,我觉得还是好人多。”
延伸
“扶老人”被热议
或折射出人们焦虑的心态
前段时间,四川达州、广东汕头等地被爆出的“扶起老人反被讹”的信息,让倒地老人该不该扶成了热门话题。
商报曾经报道,郑州街头曾有一名七旬老人骑三轮车侧翻摔倒,路过的小学生、等车的中年女子上前救助,老人后来被民警安全送回家中,被人问起时,老人连称是“自己摔倒的”。这事儿同样引起了人们的感慨。
这些人与人之间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信任的坍塌与重建,看到了真情冷暖。
而在商报评论员王攀看来,“老人倒地要不要扶的现象”折射出人们一种焦虑的心态:有对目前道德状况的焦虑、有对如何避免风险的焦虑,还有担忧自己变老后的境遇的焦虑。
王攀说,不能一味地去放大“扶老人被讹”的现象,“一个讹人老太太出现,不代表所有的老人都是这样,一个人做好事被讹,不代表所有人做好事都会被讹。”他认为,更多的还是一种道德方面的要求,不要受夸大的社会现象的干扰,理性看待。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