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令哈市坚持按照“小财政办大民生”的执政理念,集中有限的财力,切实解决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的民生问题,逐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目标,努力提升社会和谐度及幸福指数。
旧城改造作为民生之重
坚持把拆迁工作作为德令哈市最大的民生工程,按照“大拆迁大发展、小拆迁小发展、不拆迁不发展”的工作思路,成立了十个拆迁小组开展拆迁工作,不断改善老百姓居住环境和条件。第一批26个拆迁片区1399户已签订协议1124户,第二批1828户的拆迁工作已全面启动,调查摸底工作已全部完成,目前已签订协议189户。
八一路怡景小区、格尔木路逸东小区、黄河路光明小区、老火车站紫瑞小区等4000套安置房已交付使用,城市拆迁户和尕海镇400户受灾群众安置工作正在进行。
教育作为民生之先
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在较高层次上得到均衡、优质、协调发展,完成了新一轮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狠抓项目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今年,投资925万元开工建设尕海镇工业园区和蓄集乡巴音河幼儿园工程。
投资2544万元全面实施柯鲁柯镇小学、平原村小学校舍安全及市一中校舍改造等工程。
投资2500万元实施了校园环境建设,市区内6所中小学校校园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程,受益学生2774人。
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基
进一步健全涵盖福利、救济、慈善、赈灾、救灾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认真做好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以及五保人员扩面提标工作,2012年以来,共为1.2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及各类补贴6546.52万元。城乡居民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和98%。
医疗卫生作为民生之急
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人均达540元,城乡居民在三、二、一级定点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提高到70%、80%、90%。将具备条件的卫生室纳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农牧民群众就医购药的便捷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强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府举办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率达100%。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大了地方财政补助力度,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由原来的11类增加至14类,截止目前,全市共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7.6万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全部纳人系统管理和社区服务。不断深化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切实提升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和水平,乡镇卫生院对口帮扶及乡村医疗技术人员技能建设深人推进。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全面落实,住院分娩补助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惠民项目顺利推进。
就业再就业作为民生之要
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健全完善就业机制,努力为劳动者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2012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4343人,失业保险扩面9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680万元。受理劳务纠纷223件,清欠农民工工资4324.4万元。
促进社会公平作为民生之本
实施城乡居民收人倍增计划,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经营性、政策性收人,持续提高收人水平。积极培育房地产市场,控制党政机关周转房建设,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贯彻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国家多项政策和措施,2012年以来,共实施奖励性住房建设2252户,危房改造535户,整体搬迁1316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任务1020套、国有垦区危旧房改造684套。投资4.09亿元在35个行政村开展了“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形成了牧康小区、希望村、东升村、茶汗沙村等一批具有特色的示范村。继续做好物价稳控工作,确保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柴达木日报作者:张富英)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