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和同学们正在一同进行建模设计。宋峤 摄
打印出的学生设计作品。
孩子们利用建模软件可以设计出自己创意的飞机,再利用特殊的“打印机”,就能打印出立体的飞机模型!记者昨天在南京市马府街小学就见识到了这种充满创意的神奇课堂。原来,秦淮区率先在南京基础教育系统开展3D打印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成立研究团队,建立了秦淮区“3D打印数字坊”,研究基地就设在马府街小学。记者昨天从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获悉,这一试验还将推广,南京明年拟在20所左右的中小学进行3D打印课程的实验性应用。
信息课用上3D打印机
记者昨天来到马府街小学的信息课教室,看到了正在工作的这台3D打印机。不过这台打印机之所以能够出炉各种立体式的作品,首先还是得看设计。“我们先得利用建模软件来进行设计。”马府街小学的信息课老师丁焱是研究团队的成员,自从机器到了学校以后,丁老师的任务就是不断探索使用方法,还啃了很多英文说明书。“现在我们几个老师已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也能带着孩子们上课了。”丁焱告诉记者,比如孩子们想做小飞机,就利用建模软件先在电脑上设计,包括飞机的大小、造型、颜色。“建模是最关键的,带孩子们建好一个飞机模型要2个小时左右。”
丁焱拿出刚刚建模成功的学校校训的造型开始演示打印,只见上面写着“发现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幸福每一个”。记者在现场看到,电脑实现传输后,这台黑色的3D打印机就开始工作。只见有直径约四五毫米的白线从机器入口经过高温挤压,变成更加纤细的线条,反复叠加成型,约摸半个小时以后,字体开始成型。丁老师笑着告诉记者,用于教学研究的这个打印机只是“初级版”,所以工作起来有点慢,“估计打好咱们的校训标志要两个小时。”
“两三个小时打出‘翼龙’,太有意思了!”
“这个课太有意思了!”一名四年级的小男生告诉记者,他是学校新建立的3D打印机创意社团的成员,现在他每周三下午都能上这个社团课。“我觉得这个太棒了,我们有什么想法,设计出来就能变成实物。我们老师最近带我们做出了翼龙!”说起最新的作品,小家伙十分兴奋。“这个龙做出来跟我们设计出来的一模一样,我们查了好多资料,连它的头、骨架都做了建模设计,没想到,机器工作了两三个小时以后,打出来的真是个立体的恐龙哎。”
记者了解到,现在这个3D打印机可忙了,每天忙着把老师和孩子们的设想变为实物:花盆、飞机、小刀、南瓜灯、杯子……各式各样的作品让记者目不暇接。“这里用的是由玉米、淀粉做的可降解的环保型材料,所以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安全的。比如做出来的杯子都可以喝水;做出来的小刀可以裁纸而且不易弄伤手指。”丁焱笑着补充道,不过由于只有一台机器,所以打印效率不太高,最长的一个作品是花盆,打了足足24个小时。
明年20所学校将试点3D打印
据了解,马府街小学是一所科技特色学校,搞创意创新是学生们共同的爱好。“引入3D打印机最大的好处是在于启发孩子们的思维,鼓励孩子们大胆去想,去创造。”该校潘林静校长告诉记者,以往孩子们有什么想法,只能说,或者就是用纸画画,但是现在设计出来的都能变成实物,能够大大调动孩子们创新的积极性。
据有关报道,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学已经开设了3D打印的课程,通过对青少年进行3D打印技术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技能。而3D打印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在周边部分发达城市已经陆续开展。3D打印这项技术不但引领科技行业走向一个新的方向,同时也为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为教与学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
“3D打印技术与教育的结合研究,是关系着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以及美育等学科的综合性教育。”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后有为主任透露说,目前南京已着手研究相关方案,明年拟在20所中小学进行实验性应用。如果试点成功,还将进一步推广。“这个技术引入课堂,最了不起的在于能给学生带来实现创造的成就感。”
■链接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机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即一种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快速成型装置。它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如今这一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人们用它来制造服装、建筑模型、汽车、巧克力甜品等。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