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无障碍车无复出计划 业内人士建议市场化运作

2014年01月07日 13:59   来源:新民晚报   孙云

  国内最早成立的上海市无障碍车队“阳光车队”沉沉浮浮的消息总是牵动人心。去年3月13日,本报曾报道“阳光车队”运营四年后因入不敷出解散的消息,引起不少市民唏嘘。去年12月30日,深圳无障碍车队挂牌成立,又让上海市民看到一线曙光。记者近日获悉,在市政府及多个部门的协调组织下,无障碍车队有望复出,但由于存在种种困难和阻力,时间表尚无法明确。有业内人士建议,上海可参考欧美国家和国内其他城市如大连等地做法,发挥市场对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用市场化运作促成无障碍车队早日复航。

  残疾人坐车多有不便

  上海有几千名需要乘坐轮椅出行的残疾人,乘坐普通车辆出行多有不便。为此,2008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推出“阳光车队”项目,由政府提供财政补贴和出租车运营牌照,交由大众出租汽车公司成立一支无障碍面包车队。车队的50辆车都带升降装置,还专门挑选四五星级司机为残疾人服务,使用者仅需按出租车市场定价的70%付费。这是上海及国内最早成立的无障碍出租车队,不仅深受全市残疾人欢迎,许多城市纷纷来沪观摩学习并推出各自的无障碍出租车队。然而,因为空驶里程和等候时间较长、使用人数较少、面包车油耗大、无障碍升降装置维护成本高等原因,企业亏损严重,难以为继,因此在2010年便进入几乎名存实亡状态,并在去年彻底关门。

  大连“阳光”一枝独秀

  无障碍环境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是否有无障碍车队也是城市文明指数高低的一个指标。上海建立阳光车队后,北京、大连、广州、西安等地相继效仿,借奥运会、全运会、亚运会、世园会等契机先后成立当地的无障碍车队。其中,与上海采取类似模式的北京两支无障碍车队也很快遇到了困难。2008年北京在奥运会期间推出的70辆无障碍出租车,其中五辆面包车后来因招不到司机而完全停运,其余轿车目前多数处于老化的半退休状态,即使按照要求提前一天预定,也基本预定不到,为此,多次遭到残疾人投诉。

  相比之下,由残疾人士自己成立的大连阳光无障碍车队则运营较好。这家名为阳光汽车租赁服务有限公司的残疾人创业企业,打破了出租车行业的垄断,获得经营汽车租赁、出租车等业务的牌照,由此进入市场化运作轨道,得以较好发展,为大连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人及病人提供良好服务。

  上海车队仍无法上路

  目前,除具备无障碍设施的公交和地铁以外,上海的无障碍车辆数量仅为个位数,而在欧美和日本,无障碍车辆已十分普及。以日本为例,每年销售无障碍汽车数万辆,其中,汽车租赁和出租车公司是主要买家。美国纽约规定,从2011年起申领新牌照的出租车必须配备无障碍装置,希望通过新旧更替,使纽约出租车的无障碍率达到100%。

  对比上海,虽然近几年来无障碍设施的硬件环境不断改善,无障碍车辆服务却逐渐萎缩。为改变现状,特别是适应上海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新情况,经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市政协委员徐凤建等政协委员不断上书,市残联不断呼吁,有关部门听取意见后,决定调整模式,由交港局、残联、民政等部门合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上海现有的出租车公司承接组建新的无障碍车队,初定车辆为30辆,服务对象从原先局限残疾人转变为面向广大老弱病残。

  不过,这一设想经数月酝酿至今仍无实质性进展。业内人士对比国内外各地经营模式后提出建议,与其用行政手段让顾虑重重的部门和企业勉强承担这一任务,不如放开经营权,让愿意承接的机构去放手干,对广大出行不便的残疾人和老人病人或许更是福音。

(责任编辑:彭博)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