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审计署首次向社会公布全国政府性债务情况。如何看待这些数据?如何评价我国政府性债务的整体状况?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1月8日做客新华网为广大网友解读相关问题。
刘尚希指出,目前部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方面主要是融资举债的持续上面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还有乱举债问题值得重视。他举例说,“有一种现象是,只想借钱,什么时候还钱基本上没有想。或者本届政府借钱了,就让下届政府去还。本届政府没有还完,三届政府来兜底。它不做风险评估,我借这个钱有多大风险,它都不想,这本身就是一个风险。在这些方面怎么强化避险的动机。地方政府每借一笔债都要考虑这个钱的期限等等,而不是简单的借钱,千方百计的把钱借来了,之后就不管了,这样就导致债务风险扩大。”
刘尚希建议,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融资和举债的持续性要规范起来。不透明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一个风险。审计署没有公布之前,国内国际的媒体都盯着中国的债务情况,甚至发出一些危言耸听的言论,这就是因为不透明。这个地方的领导,比如这个省长都不知道借了多少钱,他心里也没有数,从这个角度,对社会的预期和市场的预期,实际上就会放大风险。对于管理者来说,信息不透明,也会导致风险放大。从这个角度来说,怎么样透明是非常重要的。
宋立认为,主要还是我们现在没有跟地方提供一个常规的或者规范的融资渠道,目前的融资都是替代性的,就难免出现没有纳入预算,做起来没有必要的程序,向银行借款进行拖欠,这些信息不透明,大家也不知道。我们过去对干部考核体系也是考核他在这个任期内GDP是不是增长了,但是没有考核债务有没有偿还,这些也跟我们的一些制度安排有一定的关系。过去的制度安排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和加剧这个问题的出现。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