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三江源生态保护的坚实支撑

2014年01月09日 11:11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讯 当我们回顾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实施8年来的艰辛历程,在领略到生态保护初见成效的同时,也欣喜地看到科技在生态保护中的坚实支撑力。从开篇谋划到最后实施,从科研启动到落地生效,在三江源39.5万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上,一项项科研课题及应用推广结伴而行,成为推动工程顺利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三江源生态保护的“智囊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尤其在生态脆弱的青藏高原腹地,在被誉为“中华水塔”、“亚洲水塔”的三江源地区进行生态治理,更需要依靠强大的科技支撑力量,而这力量的源泉就在于强大的人才队伍。

  为了我们共同的三江源,伴随着国家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国内外科院团队、专家学者纷纷倾心高原,服务工程建设,攻坚克难,破解发展难题,完成创新技术,为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闻知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立项目专家库,国际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生态复杂性”杂志主编、美国科学促进会院士李百炼,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兼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生态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如松等纷纷欣然应允,愿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倾尽全力。与此同时,黑土滩治理科研团队、项目前期工作专家团队和新技术应用推广团队相继成立并走进项目实施第一线,打响了生态保护的“科技支撑仗”。

  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副院长马玉寿,担纲三江源黑土滩治理科研课题攻关项目。他带领研发团队,一头扎进茫茫的雪域高原,餐风露宿,不畏艰难,连续4年驻守在青南线上,搞科学研究、建示范基地、育新型牧草,足迹遍及到了三江源所有地区,为解决综合治理黑土滩这一生态难题铺平了道路,提供了科学依据。

  ……

  8年来,200多名国内外生态领域的专家学者成为三江源生态保护的“智囊团”,除提出上百条建议外,还完成10项生态保护攻关课题,推广应用了96项科研成果,举办了2.4万人(次)的科技培训。其中“三江源湿地变化与修复技术研究”和“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三江源生态监测和评估体系成为青藏高原生态监测的典型示范。

  科研项目发挥巨大支撑力

  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着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科技创新。为此,青海始终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贯穿到加快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全过程,坚持科技先行,积极探索符合功能区定位的发展模式和科学手段。省三江源办、省科学技术厅等部门立足实际,找准方向和突破口,风物长宜放眼量,组织科研团队开展科技攻关活动,使三江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本底调查、青海中华羊茅和青海冷地早熟禾商品种扩繁和种子加工技术的研究、三江源区根茎型优良牧草原种快速扩繁与栽培技术研究、三江源区沙漠化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取得了成果,推广应用后有效地推动了治理工程建设的科学发展。

  由青海省测绘遥感中心、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主持完成的“三江源黑土滩退化草地本底调查”,利用遥感技术开展了三江源黑土滩本底调查,确定三江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分布、类型及面积,并通过集成遥感动态监测、GIS空间数据管理、计算机网络等空间信息技术,进行生态环境高分辨率遥感调查及动态监测,形成三江源生态环境高分辨率遥感动态监测技术流程,建成生态环境监测的大比例尺本底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不但查清了三江源黑土滩退化草地面积、类型及分布,而且提出了具体的修复“疗养”一揽子方案,建成了2000亩的治理示范样地,为进一步治理寸草不生、冥顽不化的黑土滩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一地区的生态状况日益恶化。依托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项目,使三江源地区的常规气象观测网密度明显增加,为科学确定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区域、作业强度提供了基础支撑,提高了作业指挥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人工增雨工程的有效实施,使三江源地区草场高覆盖度草地面积逐年增加,江河径流量逐年增加,水资源短缺状况有所改善,上游水库库容增加,水电效益明显。

  由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主持完成的“三江源退化草地恢复机理、草畜营养平衡及持续利用模式研究与示范”,则确定了退化草地形成的原因、恢复机理和生态过程,提出了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以及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和以生态保护、高科技发展相结合两种类型的合理载畜量,对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科研成果为工程大规模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大批科研项目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科学修复和治理生态环境的水平;扩繁扩育出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两种新型牧草新品种,彻底解决了三江源区下繁草草种严重不足的现状,解决了青海扁茎早熟禾、草地早熟禾两个牧草原种品种的栽培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绿色效益……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持续推进,伴随着坚实的科技支撑,昔日荒漠化的土地再次披上了绿装,三江源地区正收获着科技之光带来的美好希望。(作者:张海虎)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