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在年度经济数据朝着既定目标任务所展开的“赛跑”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毫无悬念地冲过达标“终点线”。当日,国家统计局和江苏调查总队先后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全国和江苏的CPI同比分别上涨2.5%、2.6%,涨幅较上月分别回落0.5个、0.3个百分点;去年全年,全国和江苏的CPI涨幅分别落定在2.6%、2.3%,和年初政府确定的3.5%的全年物价调控目标保持着1个百分点左右的“安全”距离。
和增幅时正时负的外贸出口、实际增长未达两位数的城乡居民收入、以及继续走高的房价相比,去年的CPI可谓令人安心。打开CPI走势图,去年一年来江苏和全国的CPI摆出“横躺”姿势,就单月同比涨幅而论,江苏在10月份创出的3.2%高点和3月份创出的1.5%低点之间波动,全国则在3.2%至2%的区间波动。“经济学上将3%-5%的物价上涨视作中度通胀,超过5%属于高度通胀,以此衡量,江苏和全国的CPI涨幅围绕着2%的中轴运行,是一种正常状态。”南京证券研究所所长周旭说,但是,细究八大类消费价格的涨跌情况,部分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涨幅过大所形成的结构性隐忧,也让人对CPI始终不敢掉以轻心。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江苏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六涨两跌”,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1%,衣着、居住分别上涨3.2%、2.5%,涨幅也都超过了平均水平。下跌的,一为烟酒,跌1.3%,一为交通和通讯,跌0.3%。再从具体商品看,一个现象令人纠结——越是老百姓消费多的东西,价格往往蹿升越快。12月份,江苏公共汽车票比上月上涨15.3%、男式和女式羽绒服上涨7%、巴氏杀菌乳上涨6.5%,如果算上连涨48个月的房租,“衣食住行”全齐了。
当然,12月份环比下跌的商品也有,江苏首饰下降3.8%、景点门票下降2.1%、鲜菜下降4%。其实,鲜菜只是在去年四季度因供应充足而稍藏“锋芒”,纵观全年则是最“闹心”的。和一年前相比,江苏鲜菜同比上涨高达两成左右,全年平均涨幅也高达8%。如果说食品领涨了去年的CPI,那么,鲜菜则是食品价格上涨的最重要推手。在南京市物价局提供的2013年16个重点监测的主副食品平均价对比表中,鲜菜中最便宜的、也是居民冬天必吃的大白菜,年涨幅竟达到了16.7%。而据该局价格监测处副处长张学庆介绍,去年南京地产奶制品主要供应商卫岗乳业,全年共3次明显上调奶价,每次上调幅度都在7%以上。
价格“稳定”的去骨猪腿肉和菜籽油,虽全年纹丝未涨,可它们都是追求健康消费的居民减食对象。至于受全球金价年跌28%拖累的首饰、进入旅游淡季的景点门票、受禁止公款消费影响的烟酒等,都不是日常消费品。江苏调查总队消费价格处处长许家东表示,越是日常消费商品,其价格波动对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体的日常生活影响越大,因此,宏观上关注CPI总指数是否越过“上限”固然重要,但微观上更应关注CPI“安稳”表象背后的民生焦虑。
进入2014年,尽管中国经济面临增长换挡期、货币供应量保持偏紧状态、国际大宗商品可能继续震荡下行等因素,让专家们普遍乐观预期全年物价的“温和可控”,但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增强、国内水电气等资源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劳动力价格刚性带来的服务价格“水涨船高”、“将牛市进行到底”的房价对物价的边际影响以及目前尚难预测到的新涨价因素,也使“今年物价上涨压力超去年”成为一种共识。“全国和地方今年CPI调控目标,将在‘两会’期间揭晓,即使维持去年3.5%的目标不变,今年达标注定不会像去年一样的轻松、没有悬念。近期江苏民用瓶装气价格创新高、禽流感来袭可能造成肉禽价格剧烈波动等,都提醒对物价走向应时刻保持警惕。”周旭说。(吉强)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