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雾霾都很大 骑友被逼成"空气质量专家"

2014年01月14日 14:44   来源:大河报   

雾霾天里的骑行者

  昔日的自行车王国,将迎来交通工具升级变革后的又一场空间压缩。在完成从大多数人的出行方式到发烧友们的健康爱好后,接踵而来的雾霾,席卷了车友们最后的乐园。青海湖、海南岛、杭州,甚至郑州的二郎庙,拼命骑行也逃不出的霾,折射出我们的生存尴尬。

  两次弃车而逃,骑行铁杆被逼成“空气质量专家”

  随处可见的雾霾,把一个80后铁杆骑友逼成了“空气质量专家”。

  杭州人方达,大学时就迷恋上骑行生活,毕业后,车行天下依然是他的最大兴趣,他是“骑友网”自行车队的教练,并参与组织了很多业余赛事。去年11月23日,他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停下车轮拿起手机,现在,他创办的微信公众账号“雾霾生存手册”已经赢得了13000多个用户,“手册”的QQ群里的人数也在几天之内达到近1000人,24小时不停热论,群内网友评价说“这里像个雾霾的民间大门诊”。

  完成这次被逼的蜕变,始于去年夏天一次失败的骑行经历。当时,方达和几个骑友决定向西北进发。“我们几个带着车子,辗转坐火车到郑州,想把这个中部的平原城市当成节点。”

  一下火车,和他想象的“一马平川、万里晴空”不同,方达愣了:“往天上看,确实是晴天,但是太阳怎么努力也穿不过层层雾霾。”闻着空气里秸秆燃烧的味道,“呛呛的,烧焦的煳味夹杂着脏东西,一刻也不想待。”

  方达和骑友们收好车子,折回车站重上火车,把骑行的出发点重新定到了西安。没想到,等待他们的依然是灰霾。路上是飞奔匆忙的工程车辆,捎带起如烟的尘土。硬着头皮、带着面巾,他们骑了一段,没过几个路口,他们停下来了:“没法骑,冒烟的烟囱随处可见,化工厂、炼油厂把味道调和得更复杂。”

  再一次,收起车子,回到火车站。“从西宁开始,总会好些了吧。”方达和伙伴们再一次向空气“妥协”,坏空气却霸道地一路绵延,“虽然工业不多,但是空气也不好。西宁很多地段在修路,扬尘四起,就连青海湖所在的西海镇,因为城市建设施工,常常是沙尘扑面。”

  你见过千人戴口罩骑行吗?就在“人间天堂”杭州!

  中国骑友网创始人老A讲到自己家乡杭州的霾情有些尴尬。去年12月8日,杭州上千骑友齐聚,准备将杭州的西湖、钱塘江、千岛湖等经典路线连起来,结果却起霾了。

  环保组织给“顽强”的车友们送来了口罩,“要骑也要命啊!”老A说,大家纷纷戴上口罩,“那场面有些戏谑,更多的是震惊。”

  去年年中开始,本来山明水秀的长三角一带开始频现雾霾,以杭州为例,根据环保部门数据,去年1至10月杭州主城区雾霾天数达到209天,比2012年一年还多。

  2013年10月份开始,从来一优当先的海南岛在一片雾霾中挥别中国好空气,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9月30日~10月13日,海南海口市仅3天空气质量为优。海南文昌的吴颖,9月30日去海口找骑友准备共骑黄金周,到了海口就窝了起来:“长这么大,因为家乡空气不好不骑车,是第一次。”

  某金融机构大客户部经理汤翼是个骑行爱好者,过去的四年内先后在苏州、成都、北京、广州、上海、香港等地做派驻工作。“等我到了当地拉开架势准备锻炼时就傻眼了。”他笑称自己见证了最美城市们在霾中的集体沦陷。上周末,他从香港回到北京总部述职,在奥林匹克公园过了两个小时的运动瘾,回家路上就开始咳嗽感冒。

  霾情被“骑”多识广的骑友们口口相传,甚至总结出了各地的霾的特点。老A说,比如北京等地的华北地区,有明显的颗粒物刺到脸上,以上海为代表的霾则湿气重,霾加上水雾让人透不过气,往青海湖去的西北线上,车子和衣服总能赚回厚厚的尘土,就连霾里夹杂的城市味道也彰显出来,比如厦门的腥气、广州的汽油味。

  从“两个轮子”到“四个轮子转两个轮子”

  骑行时,吸入氧气是平时的两倍。就是依据这句话,退休以后,五年前,郑州患有气管炎的孟姐开始骑行,她是郑州一个慢骑团队的召集人。她一度认为,这是重塑呼吸系统最好的治疗方式。“两三年前,有老同学见面,夸我比当姑娘时状态都好。”

  但是现在,孟姐明显感觉气场有些弱了。虽然骑行还在组织,但“流动性越来越大了”。以前一个帖子发出去,一天有七八十个人报名,现在等一周能等到十来人骑行。出门的频次也在降低,最近两个月,他们只组织出行过两次,一次是去年12月底给环卫工人发口罩,一次是今年元旦的“新年第一骑”,孟姐很失望:“锻炼成不了主题了。”

  因为雾霾的存在,不仅锻炼成不了主题,健康还在受损。孟姐说,尤其在冬季,明显感觉呼吸加重,上不来气,“放眼望去都是雾霾,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骑出去,那种感觉挺绝望的”。

  去年10月份,东北地区哈尔滨等城市遭遇严重污染天气,媒体将原因归结为供暖启动遇上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吉林桦甸小伙张立文则已经很习惯地收起了自行车,“一到这个时候就不能骑了,坡上都在烧秸秆,都能见着火光。往年冷空气一到还能吹散,今年散不出去大家才重视”。

  去年圣诞节期间,郑州积累了大约10天的污染天气,车友神探却按捺不住爱好的召唤,沿着郑开大道一路向东,骑了一个多小时到达开封的金明广场,“拼命快骑,喉咙辣疼,晚上吐的都是黑痰。”

  孟姐给自己手机里下了空气质量的APP软件,方便看天气:“经常不准,有时候明明预报天气很好,不知道霾怎么就起来了。”

  孟姐和骑友们的活动圈子越来越小,就连郑州骑友曾经的骑行胜地荥阳枯树坡、二郎庙一带都经常霾袭不断,往西行的310国道上,大车都带着灰尘。一年前,他们还是环市骑行的践行者,现在他们要避开市区的建筑工地、车流拥堵的主干道,活动区域限于新建好的中原西路绿道和东区CBD。

  为了过瘾,孟姐和骑友们现在选择“四个轮子转两个轮子”的接驳方法,先坐车到山里,然后开始骑行。神探最近绞尽脑汁,给自己规划好了今年的避开霾的骑行路线,准备从温县、太原、朔州到呼和浩特,往东再到乌兰察布、大同,再回到五台山,往地图上看去,这条线路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山深处”。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