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9日,深圳新闻网“圳调查”栏目关于随迁子女异地中考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月15日有6成参与者对随迁子女在深圳参加中考持反对态度。
在省“两会”召开前夕,广州、深圳教育部门各自公布了社会期待已久的异地中考政策细则。一方面衔接异地高考,一方面又有别于异地高考(异地高考面对的大学学位分散于全国),争夺当地最为紧张的高中教育资源,异地中考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昨日,民进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主任、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军委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非户籍人口子女异地升学之艰。他在其提交的《关于解决异地中考,促进教育公平的建议》中,质疑异地中考人员的审核准入门槛,并认为异地中考处理得好坏拷问的是深圳的胸襟。
异地中考基本前提:学位增加
张军委员今天下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异地中考关乎异地高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焦点集中在教育总量严重不足,导致学位匮乏和分配不均两大问题。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深圳教育资源缺口之大:作为外来人口和常住人口严重倒挂的城市,尽管近三年来深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0%以上学位、公办学校55%以上的学位提供给随迁子女,但是户籍和非深户生源齐增,“就算综合学校建设计划和已立项新建及扩建计划,到2020年深圳仍旧缺少29所3000人规模的高中学校,学位缺口达29000个”,张军说。
社会质疑的声音认为,教育不堪重负的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前期规划没赶上城市扩张成长的脚步。张军认为,值得庆幸的是,深圳民办高中资源比其他城市丰富得多,有条件率先走出破题之路。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