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增贷款创4年新高 货币供应不存在超发现象

2014年01月16日 11:02   来源:南方日报   黄倩蔚

  

  央行昨日发布了全年金融统计数据,2013年末,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8.89万亿元,创四年新高;M2余额110.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比去年11月末的14.2%、14.3%有明显的下降。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7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分别比去年11月末和上年末低0.6个和0.2个百分点。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合理增长。

  央行表示,过去一年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调控取向,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适时预调、微调。年度统计数据显示去年达到了设定的货币调控目标,即广义货币供应量M2控制在14%以内,新增人民币贷款控制在9万亿元以内,社会融资规模在17.3万亿元以内。

  ■权威发布

  不存在货币超发现象

  作为最能体现货币供应的两个数据,央行金融宏观调控的数量调控目标包括货币供应量M2和人民币贷款。货币供应量M2实际上是整个金融体系向社会提供的流动性和购买力,它是从金融机构的负债方统计的,现金、存款这些都是金融体系的负债,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流动性和购买力。从资产方讲,长期以来金融体系主要是人民币贷款。这两个指标相互配合,成了金融宏观调控在数量上主要监测分析指标。

  对于昨日发布的全年金融统计数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国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不存在超发现象。他分析指出,“货币超发”的说法是以西方(主要是美国)标准来做衡量,但两国国情,统计口径均不一样。盛松成指出,货币供应量是个抽象概念,应该主要看物价、GDP、就业三个数据,货币供应量是在这三者之间寻找平衡,如果经济发展相对稳健,物价相对稳定,就不能断言“货币超发”。

  “货币供应量包括M0、M1、M2。中国的M0是现金,央行真正发行的就是M0,即5.8万亿的M0。M1包括企业活期存款;M2包括所有的企业存款、居民存款等等,所以余额多。”盛松成说,央行发了所有货币是概念错误,央行只发行M0,而M2增长快主要是储蓄增长快。他表示,中国货币是否多发,要看GDP、就业、CPI,只要物价没有大幅上涨,货币就没有超发,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近十几年来,我们的物价涨幅平均在2-3%,而我们的经济增长最近十年接近9%-10%,可以说中国经济实现了相对的高增长、相对的低通胀,货币政策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我们做到了相对的高增长和低通胀,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维持价格基本稳定”。

  ■关注焦点

  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昨日,央行还发布了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初步统计201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比上年多1.53万亿元。面对再摸历史高位的社会融资规模,盛松成表示,该指标没有重复统计,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是严格按照IMF的统计原则进行。

  社会融资规模中,人民币贷款增加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占比为51.4%。值得注意的是,表外融资继续冲高,委托贷款增加2.55万亿元,同比多增1.26万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84万亿元,同比多增5603亿元,都呈现增速较快的现象。去年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960亿元。

  盛松成分析表示,2013年我国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占整个社会融资规模的30%左右;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发展得比较快,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比较大。“2012年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是52%,而去年是51.4%,这说明,目前人民币贷款依然是实体经济的主要融资工具,但金融体系提供的其他融资方式也已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盛松成还表示,社会融资规模的第二大组成部分是实体经济通过金融机构表外的融资,主要有三项: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2013年这三项合计5.17万亿元,比上一年多1.55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29.9%,比上一年高7个百分点。其中,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分别增加2.55万亿元和1.84万亿元,都是年度历史最高水平。

  对于影子银行,盛松成表示,既要看到影子银行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风险所在。对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贷款、商业银行转型,对于宏观调控既是新课题,又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一方面向好的方向引导,另一方面要做好监测为实体经济发展作贡献。目前正对其加强统计研究,人民银行将监测分析。

  评论

  让票子回归实体经济

  去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超过17万亿元,刷新了增长的年度历史纪录。但与此同时,银行体系却在去年6月和12月两次出现历史罕见的流动性紧张现象。银行资金面呈现出如此矛盾局面,不得不令人深思。

  目前我国人民币存款已突破100万亿元,广义货币M2已突破110万亿元,货币存量雄踞全球第一。可以说,今天的中国并不缺钱,流动性紧张其实是个伪命题。

  钱流紧张的背后,暴露出当前我国金融资源的错配问题:资金有的是,但就是没有进入到该去的地方。这已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一大弊端。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流动性紧张的背后,实则藏着一个填不满的钱窟窿。近年来部分金融机构过分扩张非信贷业务,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套取利差,导致信贷资金暗渡陈仓,金融资源脱实向虚。有这样的钱窟窿,水池里注入再多的流动性都会不够用。

  今年我国银行信贷投放将继续保持适度平稳增长,在流动性整体充裕的背景下,就更需要改变资金错配问题,让票子回归实体经济,让“钱流”流到该去的地方。

  让票子回归实体,就是要加强金融监管,促使商业银行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升其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把“钱窟窿”堵起来,杜绝金融机构“钱生钱”游戏的疯狂上演。

  让票子回归实体,就是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提升制造业的盈利水平。实干方能兴邦,实业才能强国。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微薄,在当前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有利阶段,此时应加大减负让利的措施,“还利于企”“让惠于企”,让企业家看到盈利、看到前景,让实业有搞头、有甜头。

  让票子回归实体,还要进一步推进改革,打破垄断,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回归实业。今年是改革年,要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打破制约民间资本准入的玻璃门、弹簧门,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到能源、金融、电信等垄断行业,让民间资本有得做、有得赚,形成社会资金踊跃创业、踊跃投资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