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首批125个美丽社区评出:对照81项指标打分

2014年01月16日 14:49   来源:今晚报   

  记者从2014年民政工作会议暨首批美丽社区命名会上获悉,天塔街气象南里社区等125个社区获评首批美丽社区。今年,本市还将通过推行“1346”社区建设模式,再创建至少120个美丽社区。

  每天清晨,家住南开区向阳路街昔阳里社区的陈志华大爷都要到社区里的健身园活动一下。像陈大爷这样家门口就有健身设施的老年人,在津城还有不少。据了解,在社区内配备专用健身设施,是本市考量美丽社区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市推行的“1346”社区建设模式,即确立建设美丽社区的一个发展总目标,创新城乡一体、联包帮建、“三社联动”推动社区建设的三个方式,突出细管理、优服务、精队伍、强设施四个重点,使本市社区基本达到居民自治规范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办事服务便捷化、人文环境宜居化、生活方式文明化、群众参与广泛化的“六化”标准,重点考量的评价指标共有81项。

  今年,本市在推进美丽社区建设过程中,还将进一步加强清洁社区建设,14个社区实现居委会覆盖;推行三类小区物业管理模式,提高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程度,230个小区完成物业管理覆盖;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发动居民参与美丽社区建设。 (记者刘超)

  床位年内新增6000张

  中心城区老年配餐实现社区全覆盖

  记者从2014年天津市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本市将新增养老机构床位6000张,中心城区老年配餐服务实现社区全覆盖。

  据介绍,根据民政部《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今年,本市将以实施20项民心工程养老项目建设为载体,再新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80个,新建区级老年配餐中心5个,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补贴城乡试点。同时,提高养老机构建设补贴标准,实施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推动各区县建立养老服务评估机构。探索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由社区管理、社会组织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模式。推动“敬老月”和“敬老文明号”创建等系列活动,并继续开展专项品牌捐助,扩大经常性社会捐赠规模。

  健全四级减灾救灾应急预案体系

  示范社区再创20个

  记者从2014年天津市民政工作会议获悉,年内,本市将加快健全应急机制,提升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力争再创建2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据悉,今年本市将以增强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为重点,健全市、区县、街乡镇、社区四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以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社区居民中接受应急救护培训的持证红十字救护员达到居民总数的2%以上,社区综合减灾预案编制率达100%,防灾避灾、自救互救知识普及率达80%以上的标准,健全综合减灾应急体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中央储备库在津扩建工程,扩大市级储备规模。继续推进政策性农房保险,加快实施北斗卫星应急通讯示范工程,力争实现重大灾情信息卫星直报功能。继续开展社区灾害信息员培训,并做好对口支援和各类突发灾害应对。

  更好保护孤儿和未成年人

  推进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记者从天津市2014年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本市将逐步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更好地保护孤儿、流浪的未成年人或因监护缺失而暂时失去生活依靠的未成年人等。

  据介绍,困境儿童是指孤儿、流浪的未成年人或因监护缺失而暂时失去生活依靠的未成年人。本市今年拟构建一个对儿童遇到困境时的发现、预防、监测、报告、转借和处置的机制,有效地避免儿童在遇到困境时得不到救助。此外,本市还将继续开展“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努力实现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全覆盖,推动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有效机制。

  摒弃丧葬陋习倡导文明丧葬

  殡仪馆改造列入20项民心工程

  记者从2014年天津市民政工作会议获悉,市属殡仪馆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已被列入今年的20项民心工程。其中,加速推进殡仪服务中心建设,是本市强化丧葬陋俗治理、倡导文明丧葬的重要抓手之一,年内,市第一、第二、第三殡仪馆和各区县,都将相继启动殡仪服务中心建设。

  坐落于华明镇朱庄子村,占地40余亩的天裕殡仪服务中心,是目前本市投入使用、规模最大的殡仪服务中心,这里可以提供办丧场地及住宿、餐饮等一站式配套服务,改变了人们在社区里“搭棚办事”的传统方式。中心内设有多个悼念厅,用电灯取代蜡烛,使用无烟香,摒弃丧葬陋习的同时,兼顾了市民传统丧俗需要。

  本市还将以贯彻落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移风易俗力度,重点治理乱烧纸钱、大操大办等丧葬陋俗。

(责任编辑:彭博)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