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生意的时候,邮商们会安静地坐在一小方玻璃柜台前,端杯茶,看看报。“马年小本票要吗?”、“大版也有,看点什么?”偶有顾客进到市场,方才还兀自独坐的邮商们,立马被激活。年关将至,炒一单生肖票能顶上班族半年薪水,这些卖“花纸头”的邮商又迎来年度掘金季。
一单生肖票顶半年工资
新春将至,生肖票是邮市里的“宠儿”。邮商们“应季”会把大小版的生肖票,醒目地搁在玻璃柜台的最上层。青云楼邮市里的邮商Y先生也不例外,他指着柜台里的一叠蛇年小版票说:“哝,那一叠一共160张,专做批发。”说话间,Y先生连眼皮都没抬,根本无意瞧记者这副生疏的新面孔。
随便在市场里晃悠一圈,不难发现,2014马票发行还未满月,就已遭遇“马上涨”:面值12元的马年小本票叫价25元;面值24元的马年大版经历了过山车的涨跌,从320元的峰值渐渐回落到280元。
隔了好一会儿,Y先生才瞧了瞧面生的记者,平淡地“告诫”说:“你们(新手)不知道啥时撒手,别蹚这趟浑水。”Y先生捣鼓着计算器解释说,通过内部渠道拿邮票期货,入手100套面值24元的马年大版成本是2400元,即便按照280元回落后的市场价计算,也能净赚25600元。炒成这一单,就能顶一名月薪4000元出头的上班族半年工资。
同样的道理,有涨就有跌,这几天,马年大版票从320元的最高价,直坠到280元,每套“缩水”40元,入手100套就等于减值4000元。“现在别买生肖票,水分大,5月以后再入手。”Y先生低声叮嘱道。
一套邮票换来一世陪伴
40岁的Y先生算是邮市里的“少壮派”,集邮20多年,自嘲不过是个玩“花纸头”的人。早年还在安徽农学院读大专时,就是学校里的集邮骨干。“我老婆还是我徒弟呢。” Y先生回忆说,妻子是自己的大学师妹,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会,还是小学妹的妻子特别迷恋一套16枚的《齐白石作品》特种邮票,到处搜集。一看这架势,Y先生爽快地出手相赠。
“一套票面值就8元,自己当时一个月工资也才10元。”一套票换来一辈子的相伴,Y先生觉得超值。
单枚1.2万元的猴票算个啥?Y先生弯腰从柜子里翻出一本书,向记者介绍一枚身价300万元的“文革票”——《万里江山一片红》。“当时这枚邮票因为错将台湾岛留白,没有涂红,而被紧急追回。”Y先生说,“目前,市场上一共只留存下48枚。”
“买套好房,买辆豪车,凑点礼金,还有富余呢。”Y先生露出一排大牙,嬉笑说,算算,光这一枚邮票就足够娶老婆了。
炒邮票就像傍“高富帅”
“现在人想一夜暴富的不在少数。炒邮票就像傍‘高富帅’,没有点资本可别干。”Y先生实言相告,邮票里的水还是有点“深”的,尤其是对于刚入门的藏家。“颜色、齿孔、背胶这些都有门道。”集邮多年的老赵将记者拉到一边说,假票、次票,没点邮识还真“傻傻分不清楚”。邮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在下海炒邮前,Y先生是合肥一家国营笔厂的员工,集邮纯属个人爱好。从邮迷到邮商,Y先生也交过不少“学费”,上世纪90年代他还跑到上海邮市“蹲点”两年,专门取经。“1997年,小本票炒得特别热,然后陡然泡沫就灭了。”Y先生说,回想20多年来,就只亏过那一笔。渐渐地,摸出了门道,也就罕有再“失手”。(徐颖奇、郑成功)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