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黑诊所屡禁不绝 看病难看病贵是一大原因

2014年02月14日 11:30   来源:新华日报   

  去年10月以来,南京市卫生、药监等多部门联合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至去年12月底已累计查处较大的无证行医案件64件,没收违法所得16万元。非法医疗,不仅严重扰乱了医疗市场秩序,而且容易诱发医疗事故,成为危害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不定时炸弹”。多年来,有关部门对“黑诊所”和非法“游医”的取缔和打击从未放松过,几乎每年都要组织打击非法医疗专项行动。但“黑诊所”非法医疗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黑诊所’的存在并非一朝一夕,主要是因为它们有一定的生存土壤,能满足一些特殊群体的需求。”南京市秦淮区卫生局党委书记李元淮说,“黑诊所”、“游医”等多集中在城郊结合部、建筑工地、农贸市场等地,这些地方流动人口多,“服务”对象也多是民工、小商小贩、流动人口等。这些街头游医都没有医师资格、行医执照,大多没有固定场所。“特别是一些游医,他们自称有祖传秘方,专门诊治疑难杂症,不少市民贪图便宜,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轻信游医的医术,因此耽误病情,导致生命出现危险。”李元淮说,游医使用的药品许多是从医保居民手中回收过来的,有的甚至是来路不明的过期、失效药,用在病人身上危害非常大,一旦出现医疗事故,患者很难维权。

  记者曾多次随卫生监督所查处过“黑诊所”,多数“黑诊所”地处偏僻,设备简陋:一间房子,中间用布帘一隔,外面摆一张破桌放几件器具,内间设几张椅子和一张床,环境又脏又乱,丈夫是“医生”,妻子把门望风并兼职做“护士”,来看病的多数是游医的老乡或附近打工的外地人。

  “不法诊所的药品、重要器械等,往往不放在行医的地方,而是放在老乡处或租赁的房子中,即使被查处了,他们损失也不大。时隔不久,又会卷土重来。”南京市卫生监督所王振球所长说,“因为我们执法要穿制服,要亮证,人员多,动静大,游医往往会提前望风而逃。此外,游医与游医之间也往往是沾亲带故的,联系密切,一家被查其它几家立马关门歇业。‘黑诊所’实行游击战术,令我们头痛不已。”

  黑诊所非法医疗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前年南京某郊区就发生过孕妇在“黑诊所”生产时因大出血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恶性事件。更多的是,游医没把病治好反而耽误了患者病情从而产生纠纷。

  黑诊所和江湖游医屡禁不绝,有着多种原因。

  非法医疗行医成本低,而处罚力度不够,使非法医疗有恃无恐。据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有关人士介绍,查到非法医疗窝点,卫生执法人员无非搬走桌椅、药品、器械等了事,无权进行其它处罚。根据相关条例规定,只有连续抓到同一个游医非法行医3次以上,才能报送公安机关;但如果他行医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话,公安机关也奈何不了他,最多拘留、批评教育后放人。

  正规医院看病难、看病贵,客观上使收费低廉的黑诊所在低收入人群中有了市场。如今到大医院看病,排队挂号、划价、取药没有一二个小时下不来,而真正就诊时间也不过三四分钟;住在郊区或偏远地区人群到医院就诊可能花费时间更长,“感冒发烧到大医院至少要请半天假,另外检查费和买药钱没有个三两百看不好病”,不少到“黑诊所”看病的打工者如是说,“而到这里看病,不用挂号、排队,交了钱打针、取药就走,三五十元费用,看得起。”

  非法医疗在我省各地都有一定程度的存在。取缔非法医疗任重道远,只能循序渐进。南京市卫生局法监处处长、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认为,首先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让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口等认识到“不能把生命健康交给一个没有资质的人”。其次,要扩大正规医疗的覆盖面,尽快在偏僻的城区、郊区完善社区医疗服务网点,方便百姓就近就医,依靠正规医疗的正能量将“黑”诊所挤出市场。同时,应尽快实现进城务工人员在医保方面的同步“进城”,让这个群体方便看病、看得起病。(仲崇山)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