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男子开越野撞了三轮找表哥顶罪 双双被抓

2014年02月19日 14:37   来源:燕赵晚报   

  青年男子王某春节期间开着小型越野轿车到辛集游玩,路上撞了一辆电动三轮车,三轮车主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王某请自己表哥杨某代其认罪。民警发现案件中有蹊跷,在进一步调查讯问后,终于还原了事件真相。

  2月1日19时49分,辛集交警大队事故科接到110指挥中心指令:在青年路骆家营村西口,一辆小型越野轿车与一辆电动三轮车相撞,越野车翻至路边沟中,有人受伤,请立即出警。

  接警后,值班民警谢保权、李彦学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发现有3人受伤,他们一边协助“120”急救人员将伤者抬上车送往医院抢救,一面展开现场勘查和调查取证工作。

  经过查验事故现场,民警初步确认事故车辆为一辆小型越野车与一辆电动三轮车,三轮车驾驶人及两名乘车人受伤。现场还有一男子杨某,自称是越野车司机。

  勘查完毕后,办案民警将杨某带回交警大队事故科连夜讯问。此时,医院传来消息,电动三轮车驾驶人骆某因伤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杨某供述:车是借弟弟小杨的,事故当天其到深州市王家井镇王章市村姥姥家拜年,晚上开车返回辛集途中,驶入逆向车道与电动三轮车相撞。“出事儿时,车上就我一个人。”杨某说。

  经询问杨某的弟弟小杨,小杨称:确实借车给哥哥,而且也听说了哥哥在回家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二人陈述相符。民警经过对肇事司机及现场相关证据的调查,确认越野车司机应负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

  2月2日,杨某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刑事拘留。

  案件告一段落后,民警并没有完全放下此案,而是一直关注着电动三轮车乘车人的情况。2月6日下午,这位乘车人小骆伤情有所好转,他仔细回忆了事故后的情形,并向办案民警提供了新的线索。小骆说:“事故发生后,我听见现场有2男2女小声说话,好像是说撞人了快和家里人说什么的,这几人应该都是小型越野车上的人。”

  由于受害人和肇事者说法出现非常大的偏差,办案民警立即赶到辛集市看守所提审杨某。在看守所,杨某仍坚称自己就是肇事司机,事故发生时车上只有自己一个人,案件侦破工作陷入困境。

  在无证据可取的情况下,办案民警重新对案件进行一步步延伸,认真分析每一个案件细节,并对杨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展开攻心政策。最后,杨某道出事故发生时,车上还有自己的两个表妹、一个表妹夫和自己的舅母,共5人。“当时觉得没他们的事,就让他们先离开了。后来,为了避免给他们带来麻烦,就谎称车上只有我一个人。”杨某说。

  随后,民警马上与杨某表妹、表妹夫、舅母及其弟弟小杨等人联系,通知其到交警大队事故科接受询问。

  2月7日下午,一个青年男子到交警大队事故科投案自首,其自称姓王,是2月1日车祸事故的真正肇事者。王某说:“事故当天,我开车到辛集玩,开到骆家营村口西边时,为了躲避右侧一辆向西行驶的电动自行车而向左躲闪到逆向车道,谁知撞上了一辆没有开灯的电动三轮车,发生了交通事故。”

  经调查,王某的供述与其他乘车人及电动三轮车乘车人小骆的陈述完全吻合。

  对王某讯问结束后,民警马上赶往辛集市看守所,对犯罪嫌疑人杨某进行又一次讯问。在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及心理攻关下,犯罪嫌疑人杨某终于道出了案件的真相。

  原来,2月1日晚,王某驾驶着小型越野车,沿青年路由东向西行驶至青年路骆家营村村口时,为躲避右侧一辆电动自行车与左侧一辆电动三轮车相撞。事故发生后,王某给其表哥杨某打电话称发生交通事故了,由于王某要在下个月结婚,便请求杨某来顶替自己。杨某随即从家中赶到事故现场,询问王某事故情况后,让王某离开了现场。

  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杨某因涉嫌交通肇事罪、包庇罪已被逮捕,杨某的弟弟小杨因涉嫌包庇罪逃之夭夭,辛集交警大队对其进行上网追逃。

(责任编辑:彭博)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