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西宁社区"小餐桌":让孩子吃着开心家长看着放心

2014年02月21日 13:30   来源:青海日报   

  有道是,“少年强则国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情况对于社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状况是:在城市里,由于很多家长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午饭甚至晚饭,许多孩子面临着吃饭难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周边的“小餐桌”应运而生。“小餐桌”就是托管班的俗称,除了供应午饭外,还会给孩子提供午休场所,一方面为家长解决了孩子吃饭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小餐桌”的卫生和管理情况也让很多家长心存疑虑。

  那么,“小餐桌”究竟能不能成为家长信赖的托管场所?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餐桌”。

  (一)

  元月的一天上午,笔者走进城北区小桥社区午托班,马上被屋内干净整齐的环境所吸引。一百多平方米的房间窗明几净,桌椅板凳摆放得整整齐齐,粉色的墙壁上大幅的儿童画富有童趣。

  离孩子们放学还有半个多小时,午托班的大厨马师傅已经在为孩子们张罗午饭了。

  “师傅您好,今天中午准备做什么饭啊?”笔者问小桥社区午托班工作人员马金霞。

  “准备做熬饭,蒸馒头。”

  “咱们给午托班每天做的饭菜都有花样吗?”笔者问。

  “是的是的,一个礼拜都不重样。不同的菜单,不同的做法。馒头、面条、拉面都是自己做,不去外面市场买。”马金霞回答说。

  据城北区卫生监督所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祁连路小学就在旁边,社区周围散落着好几家“小餐桌”,其中以私人承包的居多,环境与卫生条件有限。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就餐环境,社区开设了这家午托班,并聘请了厨师与管理人员。从规范化与设施配备上来讲,这家午托班算是社区“小餐桌”里的“排头兵”。

  小桥社区午托班工作人员高艳给笔者介绍说,刚开始时,社区周边午托班还比较多,都是大灶,没有清真灶。我们社区办午托班的是清真灶,解决了回族等少数民族孩子吃饭的问题。因为有的孩子回家比较远,有时爸爸妈妈不在家,开午托班就是为了给家长提供便利,基于这个初衷,我们才设立了午托班。

  笔者看到,午托班大多距学校只有几步之遥,中午放学后,孩子们马上就可以到午托班吃饭休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午托班还有专人进行接送。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安全也比较放心。

  学生家长邢志玥说,有时候中午不能按时回来接孩子,或是有其他事情,就得找一个比较放心的午托班。对这里的环境还是比较放心的。室内比较宽敞,设施比较齐整。老师还可以帮助孩子检查作业,家长来晚了的话,老师在生活上也可以给予照顾。

  “小餐桌”从产生伊始提供单一的午饭,到现在的提供午休、阅读场所等等,其服务内容正在逐步完善起来。设施比较完备的“小餐桌”内,有图书室、绘画室、休息室,孩子在吃完饭后,可以自行选择活动。午托班的老师不仅会给孩子进行课业上的辅导,还会陪孩子们一起活动。

  笔者问祁连路小学小学生沈筱萌:“家里的饭菜好吃还是这里的饭菜好吃?”

  沈筱萌说:“这里的饭菜好吃一点。”

  “喜不喜欢这里的阿姨啊?”笔者问。

  “喜欢。”沈筱萌回答。

  祁连路小学学生李睿昕也说:“阿姨在生活上很关心我们。有一次我病了,阿姨就来问我,然后还给我药吃呢……”

  (二)

  作为一项方兴未艾的服务行业,规范化的监督管理能够更好地促进“小餐桌”的发展。

  2013年6月份,西宁市政府制定出台了《西宁市“小餐桌”备案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市、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小餐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城北区卫生监督所所长张生洪介绍说,自从备案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以后,我们本着保障辖区“小餐桌”的食品安全为目的,联系辖区的社区、学校,对辖区内“小餐桌”进行了摸排检查,在摸排的基础上,对所有“小餐桌”进行了整治。

  笔者了解到,在集中整治的过程中,监督人员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小餐桌”目前大多没有门头,散布在家属楼内,不容易发现找到。监督员就在学校门口蹲点,发现有接多个孩子的家长到来时才能找到。在摸排调查中,确定了“小餐桌”的分布状况后,各区开始对“小餐桌”进行集中整改,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单位,责令限期改正。而且,通过对“小餐桌”业主进行座谈,提高了业主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整治的积极性。卫生监督员还利用节假日,深入辖区各个学生“小餐桌”现场,按照《关于学校周围学生“小餐桌”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对业主进行了指导。并且对辖区内学校周边“小餐桌”进行了备案工作。

  城北区卫生监督所学校医疗卫生监管科科长张超说,根据规定,从业人员必须每年一换健康许可证,健康许可证办理后才能从事操作。小餐桌还要在所里备案,所里发放备案凭证。每天做饭的原材料,必须做到索证索票,有台账记录。

  经过四个月的集中整治,“小餐桌”的食堂食品安全状况逐步好转。城北区80余家学生“小餐桌”均建立了食品进货台账和索证索票制度、扩大了灶房面积、增加了洗消设施、增设了紫外线消毒灯管和机械通风设施,成为卫生合格的学生“小餐桌”。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与服务意识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小桥社区午托班工作人员马金霞说,我以前在幼儿园待过,对食堂的卫生状况也比较了解。现在,每周锅碗瓢盆都消毒两次,孩子们吃饭前要洗手。采购的菜品要保质保量。这样,孩子们吃得高兴,家长也放心。

  高艳也说,我觉得能给家长分担这方面的忧愁,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给他们带来快乐,我们也很高兴。

  截止到2013年底,西宁市共有88家“小餐桌”,其中首批合格并已公示的有73家,整改的有11家,劝退的4家。监管部门将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巩固整治成果,让“小餐桌”行业越来越规范。只有如此,才能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开心,最终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西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监督处处长赵继军对笔者说,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完善学校周边小餐饮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周边小餐饮的监管力度,加强周边小餐饮经营者的教育和培训。创新监管形式,多管齐下,实施分类管理办法。继续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合执法频次,更好的提高从业者素质,规范行业发展。

  “小餐桌”虽小,却事关民生,牵动着众多家长的心。作为“小餐桌”的从业者,要遵章守制,按照标准作业,从孩子的安全健康出发,竭力树立责任意识、诚信意识,让孩子吃得可口、舒心,让家长安心,让社会认可;对相关部门而言,则需要安全监管的常态化。切实树立责任意识,促进“小餐桌”产业的良性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孩子的安全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食品安全无小事”,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饮食环境,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愿望与期待。 (作者:于 玺)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