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里最后的国营副食店

2014年03月08日 16:55   来源:北京日报   耿诺

  

  位于鼓楼东侧赵府街胡同的老国营副食店内,店主李大爷正在接待前来购物的街坊。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熟稔地抄起一把长柄勺,伸勺下去搅搅堆起尖儿的麻酱,拿着勺柄的右臂抬起时,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趁着麻酱拉线断掉的空当儿,李师傅左手拿着罐子口儿凑上去,右手大臂接着朝外一抖一抖,麻酱就顺着瓶口一叠一叠踏踏实实地进了瓶。

  推荐阅读

  聚焦全国两会

  住建部副部长:10年内中国房地产不会有大危机,全面崩盘不大可能。

  市长表态北京房价肯定要降

  央行正回购930亿 市场诡异宽松

  傅成玉:中石化股价怎样你懂的

  “私募大佬”徐翔最新持仓曝光

  王老吉牵手腾讯遭遇提前泄密

  中冶置业前全国地王遭“分猪肉”

  华谊拟斥资1.5亿美元进军好莱坞

  5日上午8时,伴随着这一连串日复一日被重复的动作,“最后的国营副食店”——东城区赵府街副食店一天的生意又开张了。

  这间将近开了一甲子时光的国营副食店,墙上还挂着上世纪70年代的广告画。顶柜上,藕粉、固体酱油的商品广告画已经褪色;木柜上一条条的凹痕中,也已经嵌入58年岁月的尘泥;一张从1956年开店时就开始“镇店”的长条桌,已经被一辈辈的营业员磨出了包浆。

  这几天,这间老副食店又在网上走红了,这次被人提起的原因,是说它可能是城内最后一个保持了当年装修风格的国营副食店。桌上摆着的,是一个个褪色的绿塑料脸盆,里头的雪菜、咸菜头,长条桌后的酱缸,都成了游客们取景的念旧物件。

  敞口儿的大酱缸,飘出丝丝缕缕的花生香。拆迁后还每月必来店里“报到”买黄酱和芝麻酱的大妈记得,年轻时,这家副食店的花生香能浸满整条胡同。虽然当初最大时130平方米的店面,已经被经营公司奥士凯租出去四分之三,但多亏还剩下30多平方米的老店没挪地儿也没取消。李师傅舍不得让老街坊的念想儿就这么断掉,也从来没打过报告要装修。几十年一眨眼,就这么保留下来了。

  让酱香起来的,是李师傅的独门秘方。他将几种酱按照比例掺和在一起,挑出了这独一门儿的香味儿:“这可是能传下去的宝贝,跟谁都不能露。”他故意眨眨眼,神秘地说。

  这股麻酱香真是勾着馋虫,让人从房山、大兴、昌平、顺义赶来。聊天时,小店的客人就没断。推着轮椅来打黄酱的八旬老太,穿着国安队服二十啷当岁的小伙子,一看就是常客。

  “凭着咱们信誉好呗。” 李师傅乐和着。

  这么一间不起眼儿的小店,居然还是盈利的。

  62岁的住在胡同北头儿的王大爷进门,头一扬:“来一个。”

  “好嘞。”李师傅转身,从老木货架上拿了一瓶牛二。

  从1980年工作到现在,李师傅听着谁的脚步声进门,看着老街坊往哪边儿一昂头,一撇嘴,就知道想要什么。

  但李师傅也有自己的烦恼。

  “后继无人啊。”还有5年,李师傅就能光荣退休,可是在奥士凯公司,已经找不到能给他接班的年轻人。

  这样的工作,对年轻人来说太苦:每天早上7时30分开张,晚上9时30分关门,一周7天,一年365天,都要风雨无阻。

  “我要退休了,还能找谁?企业里现在的年轻人太少,有些人顶多比我小10岁,真不知道再过5年,这店该怎么办。”说完这句话,李师傅沉默了。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