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记者探访南京添加剂市场 副食店"夹带"售添加剂

2013年05月06日 11:11   来源:现代快报   

  5月3日,《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解释》中提到,滥用合法添加剂,“足以造成严重中毒疾病”也应定罪。可在实践中,如何监管添加剂滥用,一直是个难题。两年前,南京工商部门就开始探索,想以“实名购买”的方式监管。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以一名“火锅店老板”的身份,对集中销售食品添加剂的场所进行探访。探访中发现,添加剂在销售过程中也存在着多项问题。

  添加剂谁都能买,不登记

  众彩物流副食品市场有三排商铺是出售干货、调料和食品添加剂的。在一家商铺,当记者提出,想做“特别一点”的火锅。老板建议,可以多买几种添加剂,回家再进行调配。老板推荐的添加剂都是复合成分,“高汤王”特点是提鲜,“猪骨香精”让汤浓白,“飘香王”则让气味飘香。虽然这些复合添加剂的侧重点不同,但有些成分是重复的。如“乙基麦芽酚”成分,多种添加剂里都含有。火锅使用单独的锅底料,可能还行,当几种混着加入汤锅后,重复成分可能就要超标了。

  在老板的推荐下,记者购买了一些添加剂。“购买添加剂不是要求登记客户信息的吗?”“以前有段时间要求过,早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在其他几家商铺,记者也得到了同样的回答,老板们纷纷表示,添加剂随便买,不用登记任何信息。

  购买食品添加剂是否需要登记?

  两年前,南京工商部门就出台规定,为防止食品添加剂被滥用,购买食品添加剂需要“实名制”。江宁区工商局市场科负责人说,这项规定仍在执行,食品添加剂销售去向,必须有专门的账本登记。个人购买要提供身份证,企业购买则要提供营业执照。不过记者发现,实际执行中这项规定并未得到有效落实。

  众彩副食品市场的副经理张建涛坦言,这项制度在执行中难度较大,因市场结构松散,众彩的管理人员没办法到每家驻店监督,以至于会有人钻空子。

  副食店“夹带”销售添加剂

  大多数商家都将食品流通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挂在了店铺进门的位置。除了几家专门销售食品添加剂的商铺,不少出售干货、酱料的商铺货架上也都有一两层摆着“肉宝王”“飘香剂”等食品添加剂。但这些“夹带出售添加剂”的商铺经营范围里基本没有食品添加剂一项。一家食品添加剂专卖商店的老板娘笑着说,“我们家是能卖的,经营范围里都写着呢,食品添加剂销售,这是要办证的。”

  几乎所有出售添加剂的商铺里,都能看到一张白底黑字的纸条,贴在货架上方,上面清楚地写着“陈列样品,概不出售”。“这都是应付工商检查的,怎么可能不出售啊。”一家商铺老板笑称。

  “夹带”销售添加剂允许吗?

  记者向江宁工商局咨询此事,负责人答复,工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一栏,不能以“预包装食品”替代“食品添加剂”。根据法律法规,食品添加剂应单列出来,有部分种类的食品添加剂,可能会需要化学物品经营许可证。不是随便一家食品店就能卖的。

  对于市场里普遍采用的“陈列样品”的借口,工商部门警告,商户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这个借口行不通。工商部门一旦查实,货架商品有销售行为,商家仍难免责任。

  罂粟成了添加剂的卖点

  “这种高汤王特别鲜,卖得很好,做火锅用这个最合适了。”老板娘极力推荐一款名为“澳宴奇高倍浓缩高汤王”的油脂粉精。老板娘表示,这种“高汤王”是云南生产的,厂家在里面加了一种特殊的东西,所以特别鲜。老板娘略带神秘地说,其实就是罂粟籽粉,去年这个品牌的产品被曝光过,后来全部下架,退到厂家,现在这个品牌的产品又“重出江湖”了。对于这种号称“加料”的添加剂,老板娘还打了包票,称绝对查不出来。

  随后,记者来到了位于长虹路的食品批发市场,这里规模比众彩小一些,但问题类似。长虹路大市场的一位商铺老板则更为大胆,他在名片上印着“澳奇鑫罂粟籽系列”。

  高汤王里是否含罂粟籽?厂家否认

  商贩宣传云南澳宴奇公司生产的高汤王含有罂粟籽成分,记者查看了商品外包装的成分标注,并没有标含“罂粟”。记者拨打了厂方的销售热线时,工作人员答复,“不可能含罂粟。”

  厂方销售人员解释,在2009年以前,他们以“灭活罂粟籽”的概念对另一系列的产品进行过宣传,后来被工商部门查处后,厂里就不再生产该类型的产品了。如今在售的产品,都不含有罂粟籽成分。对此情况,工商部门认为,高汤王若含有罂粟籽成分,厂家涉嫌违规添加。若是没有含罂粟籽成分,商家就属于虚假宣传。江宁工商局市场科负责人表示,下周将对澳宴奇的高汤王进行抽检。

  【采访手记】

  这是你

  想要的吗?

  记者试闻了几十种添加剂之后,鼻子几乎“失灵”了,各种味道久久不散,一直到下午那种反胃的感觉都没有消失,外套上的气味同样让人无法忍受。几十元一斤的添加剂,能加工出上百斤的食物。销售添加剂的老板们对添加剂的用量也拿不准,建议顾客看看说明上的配比,或者建议根据想要的味道自己调配。这种缺乏监管的销售情况,很难保证添加剂不被滥用。再看看这些添加剂的商品名称,火锅、小吃、烧烤、饮料、高汤、海鲜……涵盖了各式各样的食物,有哪种食物是添加剂模仿不了的味道呢?模仿出的味道,还是你想吃的食物吗?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