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安全感工资标准热传:东莞月入六千才有安全感

2014年03月10日 11:28   来源:广州日报    彭筱璐 陈臣 王进波

“安全感工资标准”榜单微博上热传

  近日,一份名为“全国各大城市安全感工资标准”的榜单在微博上热传。虽然排出来的13个城市中,东莞没有上榜,但东莞网友在本地论坛阳光网上发起了一个名为“大城市月入多少安心?上海9250,广州7750?东莞呢?”的调查。该帖列出了2000元以上、3000以上、4000以上、5000以上、6000以上等选项。截至昨日下午5时,共有百余名网友参与了调查并投票。超七成网友都认为,东莞的安全感工资标准为6000元以上。

  专家表示,工资跟安全感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中产阶层是安全感比较充足的阶层。在东莞要步入中产,个人的月收入要在8000元以上才可以。网上流传的安全工资标准线是观察他人生活水准的一个窗口。

  计划派:4000元以上也“活得自在”

  27岁的陈先生,目前在南城高盛科技园某企业做电子研发工程师,月薪8000元左右。对于“6000元以上是有安全感的工资”,陈先生不置可否,但他认为工资不在乎高低,只要做好开销计划就行,“头一两年每月4000多,我也活得很自如。当然也不能太低,如3000元不到,那确实没安全感了。”

  在陈先生的开销计划中,每月个人生活费用2000元左右,其中包括了房租、伙食以及吃喝玩等。“平常我是较节俭,但是活动多起来,也会超支很多,关键控制好平均数。”此外,陈先生每月的拍拖费用大概在1200元左右,每月300元买定期保险,偶尔还会寄点钱给父母和买些礼物给女朋友。

  “其实就是车和房子的问题。至于工资要从长远看,前三年低一点没所谓,只要后面有上升的空间。”谈到安全感时,陈先生这样说。目前,他已经打算明年结婚,并在结婚前后把房子买了。

  节俭派:2000元家用需精打细算

  “现在生意不行了,做饭买菜都要精打细算。”来自江西的彭女士,在菜市场经营家禽肉类销售。彭女士告诉记者,这一轮禽流感来袭,生意受到严重影响。“现在感觉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只能省点花钱。”彭女士说。

  “以前每月收入都在1万元左右,那时日子过得轻松自在,有安全感。” 彭女士说,从去年9月至今,每月收入只有四五千元,除去3000多元的房租和档租,每月剩2000元的家用,日子“紧巴巴”。

  “吃蔬菜只买便宜的,肉类只吃自家卖的鸡鸭。”彭女士说,像孩子零花钱、添置新衣服、外出吃饭等都被列入不支出范围,几个月来仍旧觉得没什么安全感,有逃回老家的打算。

  月光族:月入7000依旧心慌

  在南城胜和广场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的周锦斌表示,“大学毕业后工作三年,薪水每月在7000元左右浮动”,然而每月仍然没有结余。“原来每月开销中请朋友吃饭竟占薪水的七成。”周锦斌说,月光让他非常没有安全感。

  采访中发现“月光族”中单身人士占了八成。网友@fox7621调侃他们是“信用卡推销员的朋友,高档商场、饭店里的常客,生活里的‘卡奴’”,每到月底就是“负资产”。

  不少女性是“月光族”的代言人。在东城一家外企做营销的黎小姐每月薪酬达五位数。她表示,“每到月中就基本用完,还会欠下一堆下个月的信用卡账单。”她列举道,养车、供楼已经占了工资的一半,加上生活开销和去商场购物,最后只能成“月光女神”。

  声音:有无安全感还得看自己

  网友“零琪琪”评论称:“东莞好像是只要1380元/月就衣食无忧了,也算安全吧!”网友“onlyking88”则感慨:“没有1万多,你就别想过点什么有品质的生活。”

  网友“东莞吴律师”则表示:“这个标准其实没有意义的,每个人的生活要求不一样,有人一两千就过得很好,有人一两万过得还紧巴巴的,看自己啦。”

  循着网帖的调查,记者也向部分月工资在6000元以上一族了解情况。结果,诚如网友所说,工资有没有安全感,还得看自己。不过,再节俭的人也认为,月薪还是得超过6000元生活才有保障。

  专家:

  8000元可入中产行列

  工资在多大程度决定安全感?记者就此采访了东莞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阎江。阎江表示,工资跟安全感之间是存在关系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安全感在人的需求层次中处于最底层。在当下中国的社会心理中,很多人认为只能依靠金钱带来安全感。

  同时,阎江认为,现代社会存在很多风险,人们无法把握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不安全的因素众多,而金钱恰恰可以应对很多不期而至的风险。

  中产阶层是安全感比较充足的阶层,就东莞的经济水平而言,要步入中产,阎江觉得,个人的月收入要在8000元以上才可以。

  阎江认为,网上流传的安全工资标准线虽然不是完全科学的统计,但也是观察他人生活水准的一个窗口。达到的人可以沾沾自喜,对于那些没有达到的人而言,可以是一个激励。

  理财专家:

  可购买小额理财产品

  莞香资本董事会主席江国栋建议,工薪族也可通过购买理财产品让自己更有“安全感”。他说,“比如坚持长期购买基金定投产品、个股定投产品,选择一些前景较好的产业会有不错的收益”。

  同时他提醒,投资理财产品须注意参与者的信用问题,刚开始不要被高利迷惑,风险性要妥为评估,不要有“一夕致富”的念头,理财投资务求扎实渐进。  文/记者 彭筱璐、陈臣、王进波

(责任编辑:袁霓)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