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通报"不给力"官微 引发绩效考评思考

2014年03月17日 09:15   来源:新华日报   

  短短5分钟内,3月15日《南京通报“不给力”政务微博》这条短消息,被全国3位知名博主转发或评论,进而引发对政务微博绩效是否要评估考核、以及如何考评的热议和思考。

  3月15日早7点39分,拥有2003万新浪粉丝的中央政法委宣教室副主任陈里发博——“南京市首期政务微博运行维护情况报告出炉,@南京食品药品监管、@南京经信、@南京民政等政务微博因更新不力被通报”,并附原文链接。

  1分钟后,拥有13万粉丝的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沈阳教授转发该文。又过3分钟,“摘星手010”即人民网副总编祝华新,跟帖陈里微博:“政务微博不是摆设,需要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这4个字就像一把盐,洒进2000多万网民这口“油锅”里。所形成的争论焦点是:政务微博的绩效是否要考评?凭粉丝数、发帖量考评是否科学合理?

  “南京政务微博消息怎么入您眼的?”记者昨天连线陈里,开门见山地问。“政务微博不及时更新、‘僵尸’停滞,全国都比较普遍,造成了官民互动机会错失和行政资源浪费。我曾建议,将政务微博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由监察部门量化实施。15日早,看到贵报这则报道不由‘指动’。”据他所知,在市级层面对政务微博考评绩效并公开结果的,全国尚不多见。

  “采访中,有当地官员质疑考评的合理性,认为目前机关工作的考评力度和压力够大了,再加个政务微博,是主次不分、搞形式。”记者转述道。

  “那是没有学好去年国办第100号文件。”陈里说,《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 回应社会关切 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提出,各地要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着力建设基于新媒体的政务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要求“完善主动发布机制”、“加强工作考核,加大问责力度”。应该说,南京的问责考核合法合规,在全国带了个好头。

  “以我对南京官微和网民的了解,多数支持考评,关键是如何将考评指标设计得更科学。”前不久来南京为“新浪政务微博学院”授课的沈阳,昨天接受采访时突然问记者:对于主要凭粉丝数、发帖量考核微博影响力和绩效,也许少数当地官员不满意、不服气吧?

  记者在浏览南京96个政务微博后发现,有14个单位的粉丝未满500个、22个单位发帖总量未过200条,若据此排名推算他们“工作不力”,显然不合适。采访中,不止一位部门负责人感到“委屈”:“我们工作实绩获上下认可,不能以官微论英雄。”

  “考评政务微博绩效,主要是检验单位政务开放程度,而非对其整体工作进行评估。”沈阳厘清概念后,从学术角度介绍了政务微博的评价过程:最早是计算粉丝数、博文数,而后逐步过渡到平均转评量,现在主要看与大V的互动量、@的呼叫数以及和普通网友的互动数,再往后,应是看线下组织活动和解决问题的次数。一句话,“专家和媒体说你好,你不一定好;网友反映你好,才是真的好。”

  在政务微博肇始期,粉丝数和发帖量是最直观、最重要的考量工具。沈阳说,这是由政务微博发展“三阶段”决定的——从单向发布传播信息向服务办事过渡,接下来就是构建线上线下的互动平台。因此,政务微博的绩效评估也要因时、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评价,重粉丝而又不惟粉丝。“如果一个单位工作出色、贴近群众,又为何忽略这个官民互动的开放平台呢?”他反问道。

  事实上,注重互动的政务微博,自然不愁“粉”和关注。拥有283万粉丝的“南京发布”主持人潘涛对此深有感触,“我们早过了‘孔雀开屏’阶段,现在每周、每月根据网民信息需求,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关注,比如设置青奥、环保等热点话题,与网民深度互动交流,打造口碑舆论场,正在从媒体化向服务化、功能化转变。”

  “建议南京在现有指标之外,增加政务微博收发私信数和被@数。私信,是一对一地回应和解决网民诉求,又避免公共平台的传播;被@,是网民对政府的呼叫,被@的数量代表政务微博的粘合力。”昨天,祝华新也给南京官微绩效考评支招。

  “南京民政要加油哦!”“江苏民政”昨天这般鼓励道,自家随即被网友“路建英观察”提醒:“你要统筹好各个管辖范围内的微博哦,别老是自己单独跑,抱团更有生机。”话有锋芒,初显此次“通报”带给南京乃至全省政务微博激活互动传播的正效应。(林培)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