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逾七成社康中心基本设备年内实现标准化

2014年03月17日 10:14   来源:南方日报    

 

  如今深圳人只要打开家门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卫生服务,基本实现了“10分钟就医服务圈”。图为一社康中心的特色中医治疗室。

 

  社康中心悉心服务赢得不少市民称赞。

  社康中心

  在过去的几年里,忙碌的深圳人注意到越来越多的社康中心慢慢地镶嵌进了深圳的根茎深处——社区,正是通过这些密布基层、无所不在的“卫生触角”,深圳人只要打开门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卫生服务,基本实现了“十分钟就医服务圈”。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社康中心达到3470.3万人次的诊疗量,次均诊疗费用为47.3元,仅为全市医疗机构次均费用的28.3%,社康中心正在逐渐缓解深圳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近年来,深圳逐年加大对社康中心的财政支持力度,2013年各区财政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总额为9.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9.2%。其中,用于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总额为4.6亿元,基本达到每年每常住人口40元的标准。随着投入的加大,全市社康中心在业务用房、基本设备配置、医护人员等标准化建设上得到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了7家国家级、21家省级、75家市级示范社康中心。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主任蔡立表示,2014年底各区社康中心基本设备配置率要达70%以上,每个社康中心平均要拥有1.5名全科医生或规范化培训学员。

  社康硬件基本设备配置年内要打“翻身仗”

  “医院就在家门口,不用大清早跑到大医院去看病了。”家住南山四海社区罗先生口中的“医院”其实是蛇口人民医院兰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几天前,因为天气变化,罗先生7岁的女儿因呼吸道感染引发了支气管炎。前两年,女儿每次感冒发烧,他没少带女儿到深圳市儿童医院和南山医院去看病,由于大医院人多,每次看病都要花去一天的时间,“上午检查化验,下午拿报告,打点滴还要打到晚上”。

  不过,这种情况从去年开始就发生了变化。罗先生告诉记者,兰园这两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康中心多了一些检查的设备,比如除了血常规、尿常规等常用的设备外,还多了心电仪、肝功能、肾功能、雾化等设备,“一般感冒发烧之类的病都不去大医院了,直接在社区医院就能看好。”这几天,他女儿因为支气管炎就在社康中心做雾化治疗,“在家门口看病,不用排队,不用挤,前后花费也比大医院便宜多了。”如今,社康中心给罗先生的印象很好,家人有病首先都会来社康中心就诊。

  正如罗先生所言,密布深圳各个社区、无所不在的社康中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远离深圳市中心的福永人民医院新和社康中心,面积达1400平方米,有22名工作人员,俨然是个“小医院”。新和社康中心主任王少彬告诉记者,该社康中心1999年建成时只有400平方米、五六名工作人员。现在,社康中心不仅面积和人手增加,医疗设备也大量增加,“2005年,我刚来社康中心时,只有一个心电图设备,现在一些常规的检查,比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监护仪、B超等设备都有了,还有洗胃机等。”王少彬说,硬件得到大幅提升,吸引了更多老百姓首诊进入社区。“去年就诊人次达到8.6万人次,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达到16万人次”。

  近年来,深圳加大财政投入,有力推进社康标准化建设。深圳市卫计委主任蔡立介绍,2013年各区财政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总额为9.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9.2%。其中,用于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总额为4.6亿元,基本达到每年每常住人口40元的标准。在加强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方面,市卫计委制定并实施《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设置规划(2013—2020年)》;与市规土委共同研究对新建和旧改小区配套的社康中心业务用房的建筑设计及移交工作进行规范;配合市发改委制订全市社康中心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的工作方案等。

  2013年宝安区和一社康中心成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此,深圳共创建了7家国家示范、21家省级示范、75家市级示范社康中心。同时,深圳不断完善“院办院管”的社康中心举办模式,实行属地化、一体化、集中式管理,逐步实现财务专账管理、经费独立核算。截至2013年底,全市已完成28家医院社管中心的组建并运作。

  在不久前召开的2014年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蔡立表示,深圳将继续推进社康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的建设,由市政府以一次性投资补助的方式,用两年时间完成社康中心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各区填平补齐。而到2014年各区基本设备配置率达70%以上,新建和改建社康中心适当提高建设标准。

  人才建设平均每家社康中心要有1.5名全科医生

  人才是稀缺的,深圳社康中心的医疗卫生人才则尤其稀缺。全市社康中心现有7000多名卫技人员,平均每个社康12.5名医护人员,大部分服务到晚上21时,还要承担入户访视等工作,工作时间达12小时以上。全科医生和护士兼职现象严重,如兼职公共卫生工作、发药收费、医技检验、B超影像等,劳动强度大。按服务人口1400万、每万人口配备8名医护人员的标准,深圳社康医护人员缺口达25%。

  深圳市卫计委妇社处处长张英姬说,深圳社康70%以上的医护人员为临聘人员,晋升渠道缺乏,待遇相对较低,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这些因素使社康中心对人才的吸引力下降,直接影响中心整体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招进一个,干两三年,就走了,社康就像一个‘培训中心’,留不住人才。”王少彬直言,去年底至今年初,该中心就有两名40岁左右的医生因晋升渺茫回了老家,有经验的医生流失让他现在还感到惋惜。

  事实上,在夯实“硬件”的同时,深圳也在社区人才引进与培养的“软件”领域大做文章。近年来,深圳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想方设法为提高社区医务人员待遇创造条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优秀的社区卫生工作者脱颖而出,吸引和稳定社区卫生人员队伍,从而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深圳早在2007年就启动了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成为全国最早一批实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城市。据悉,目前深圳已有2600多名全科医生,其中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186名,人数均为全国最多。为了更好地增强社康中心的诊疗力量,深圳制定了2014年底每个社康中心平均拥有1.5名全科医生或规范化培训学员的目标。今年,深圳还将在全科医生培养上迈出更大的步子,一方面招收400—500名规范化培训学员,约为过去6年人数的总和;同时面向全国招收500名左右“转岗培训学员”。

  记者了解到,为了快速弥补全科医生这一缺口,除了面向全国招考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外,深圳还将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全科医生,“对现有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全科医学的岗位培训,医生培训半年,护士培训3个月,现在已培训6800多人。”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主任夏俊杰说,此外,还与香港中文大学家庭医学系合作,对社康中心的骨干医生和护士进行培训;与国际著名的澳大利亚蒙纳仕大学全科医学系合作,挑选31个骨干社康中心的医务人员,分批赴澳开展海外培训,为全市培养全科医学师资。

  “深圳还鼓励各区建设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全科医师及社区卫生人员临床技能水平,比如南山区社康中心的医生都要进行培训。”蛇口人民医院兰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主任顾芙蓉说。记者了解到,宝安、南山、福田等区都建立了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定期对全区的基层医护人员进行全科医生的专业培训。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一手要抓引进和培养,一手抓内部制度留住人才,双管齐下。张英姬介绍,为确保社康队伍稳定,深圳将建立社康中心编制公开制度,做到专编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通过盘活社康中心现存空编、适当增编和编制清理等措施,逐步提高政府办社康中心在编人员比例。同时,还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社康中心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向工作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贡献突出等人员倾斜,结合不同岗位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按其完成工作的质量、数量和群众满意度核拨,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建立符合社区卫生特点的薪酬制度和用人制度”。

  用房保障

  建立退出机制 确保政府投入绩效

  房源不稳困扰社康中心发展早已不是新鲜话题。深圳67.6%的社康中心业务用房为租赁性质,两年内租期到期、不能续期需要更换地点的社康中心达44家,且临时租赁用房从结构及选址均不符合医疗机构设置相关要求。张英姬说,虽然去年全市社康中心业务用房租金问题取得明显进步,比如福田、罗湖、南山、盐田、龙岗和龙华新区等已实现区政府全额支付244家公立社康中心的租金8806万元。但是,2013年还有156家社康中心的业务用房租金共计4262万元,由举办医院支付。且房租每年上涨,负担越来越重,这对致力于公益性、为小区居民提供便利医疗服务的社康中心来说,业务用房的租金已成为其健康发展的沉重负担。

  用房租赁还带来了多重尴尬。首先是租金负担沉重。以龙华新区为例,记者从该新区卫生部门获得的数据显示,新区直属医院拥有45间社康中心,37间为租赁,占用房总量八成以上,总租赁面积为3.94万平方米。2012年,新区社康中心年租金总计1033.04万元,扣除政府补贴的200万元,举办医院仍需负担800余万元租金。

  在租金负担之外,租赁带来的附加风险,诸如租期较短,直接限制社康中心规划发展;业主中途变卦或者拒绝续租,致使中心重新选址等。“社康中心对业务用房有三怕:一怕租金上调,二怕业主突然变卦收回房屋,三怕重新选址困难重重。”顾芙蓉说,虽然现在房租是由政府买单,但租赁的社康中心用房一般都不会长期签约,每次租期一到就要涨房租,房租一谈不拢,业主就会收回房屋,社康中心只有关闭,“每次装修都要花去一笔不少的资金,再重新选点,又要装修,造成巨大浪费。”

  为此,在推进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也推进业务用房建设,解决社康中心的用房问题。比如宝安区就出台措施要求新建住宅小区或旧城改造片区严格落实社康中心用房规划,社康中心业务用房设计方案经卫生部门审批,建成后作为公共物业无偿提供给社康中心使用;“村改居”社区社康中心业务用房原则上由社区股份公司低租金提供;大型企业内部社康中心的业务用房,原则上由企业无偿提供;逐步加大社康中心业务用房政府购置力度和租金补贴力度等,有效缓解社康中心发展的压力。

  张英姬透露,在全市层面上,市卫计委协调市规土委将共同制订实施《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工作方案》和《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业务用房规划和设计规范》,落实社康中心用房“四同”:即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与移交、同步投入使用,优化布局,提高社康中心实用性。重点加强一类街道级社康中心的规划建设和功能落实,一类社康中心除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外,还应承担起该辖区内其他二、三类社康中心的质量管理、医疗检验、公共卫生、培训科研等技术支持工作。此外,还要建立社康中心退出机制,确保政府投入绩效。

  社康医生成居民贴心医生

  社区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超八成

  经过十多年不懈努力,深圳已基本建成了以覆盖全市的609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网底的新型城市二级医疗服务体系。深圳的社康中心肩负着基层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双重职责。而正是在这里,为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深圳不断探索社康服务模式多元化,多项探索和实践成为全国范例,成为推广全省乃至全国的“深圳经验”。

  社康中心不仅是就近的门诊部,更多贴心的卫生服务也借助社康中心这一载体走入寻常百姓家,而深圳正在推广的家庭医生责任制和全科医生诊疗模式让社区居民对社康的满意度不断上升,社康医生真正成为居民的贴心医生。

  家住兰园社区的吕阿姨有多年高血压病史,兰园社康中心的顾芙蓉在跟她签订了家庭医生责任制协议后,为她建立健康档案,不时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跟她交流病况与注意事项,并敦促她定期前来复检。事无巨细的贴心跟踪服务让吕阿姨赞不绝口。

  “刚开始我们对于签订家庭医生责任制协议是很抵触的。”顾芙蓉说,因为在大家看来,家庭医生就是要给居民提供随叫随到的上门服务,而现在社康中心工作量非常大,基本上没有多余的时间上门,“觉得这样会流于形式”。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顾芙蓉发现这个协议的签订不仅是对家庭医生和社区居民的一个约束,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居民对医生的信任。

  兰园社康中心已跟附近社区800多户家庭近3000位居民签订了协议。家庭医生把自己的电话向签约的家庭公布,并且建立社区家庭医生服务QQ群,“如果居民身体出现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疑惑的,都可以直接打电话来或在网上咨询,有时也会根据居民的需要上门,在能做的范围内为居民提供服务。”顾芙蓉说。

  而与家庭医生责任制一起推广的全科医生诊疗模式也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顾芙蓉说,全科医生模式带来的更多是理念上的变化,照顾患者重要的不是能看好多复杂的疾病,而是要对患者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这种理念让我们社区医生的服务态度发生转变,不再只是看病,更要懂得患者的心理,从各方面给患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在这种理念下,医患之间的信任度不断增加,医生也越来越受到居民的尊重。

  记者从深圳市卫计委了解到,去年,全市社康中心提供了3470.3万人次的诊疗量,公共卫生服务总服务量达1483.8万人次。目前全市90%以上的社康中心、2024名家庭医生为签约家庭及其成员提供连续、综合、协调、可及的健康照顾,服务量稳步上升,达到245万人次,家庭医生服务重点人群覆盖率为42.6%。社康中心全科诊疗模式的不断规范,带来居民满意度的逐年增长,2013年第三方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社康总体满意度为84.99%。

  张英姬表示,今年深圳将继续强化全科医学服务模式和工作流程,加强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的常规督导和检查,并且全面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老年人、慢性病及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达到45%以上。

  “数”说社康

  3.基本医疗服务

  1.投入

  2013年各区财政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总额为9.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9.2%。其中,用于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总额为4.6亿元,基本达到每年每常住人口40元的标准。

  2.人才缺口

  目前,全市社康中心有7000多名卫技人员,平均每个社康12.5名医护人员,70%以上为临聘人员。按服务人口1400万、每万人口配备8名医护人员的标准,全市社康医护人员缺口达25%。

  2013年全市社康中心3470.3万人次的诊疗量,占全市诊疗人次的38.5%;次均诊疗费用为47.3元,仅为全市医疗机构次均费用的28.3%。

  4.公共卫生服务

  2013年社康中心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总服务量达1483.8万人次,较去年增长19.6%。

  5.家庭医生服务

  目前,全市90%以上的社康中心、2024名家庭医生为签约家庭及其成员提供健康照顾,2013年家庭医生服务量达到245万人次,家庭医生服务重点人群覆盖率为42.6%。2014年,深圳全面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老年人、慢性病及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达到45%以上。

  6.居民满意度

  2013年第三方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社康总体满意度为84.99%。

(责任编辑:彭博)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