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3月21日新媒体专电题:听证会,为何总成涨价会——再问广州停车费拟大涨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乌梦达 武卫红
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停车费涨价到底谁说了算?日前,广州公布差别化停车收费优化调整听证方案,停车费大幅上涨引发争议。3月28日,这一方案即将召开听证,但供选方案争议巨大且缺少选择,让市民和专家担忧听证会恐流于形式。
两套方案都涨价,听证会还是涨价告知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23条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
3月11日,广州市物价局公布了《广州市优化调整停车场差别化收费方案》,拟上调停车费1至3倍。记者研究两套涨价方案发现,方案一提出“商业停车场最高涨幅60%”加“住宅涨幅最高300%”;方案二是“商业停车场最高涨幅100%”加“住宅不涨”。
根据此次价格听证的日程安排,23日有关部门将召开听证代表会议,28日正式听证。而无论怎么选,车主在商业、计时和住宅停车的综合支出将增加1至3倍,这也让方案本身备受争议。
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指出,两个方案的主题只有两个字:“涨价”,“听证代表只有两套方案可以选择,可以预料的结果是一个意见比较大的方案遭炮轰而被否决,而另外一个方案最多进行微调后顺利通过。最终路边停车费将大涨,相关经营方将成最大获益者。”
他表示,这两个方案区别只在“朝三暮四”或是“朝四暮三”而已,这样的听证会恐怕难以起到听证的作用。作为本次听证会一名代表,广州政协委员韩志鹏对记者说:“虽然相关部门一年前就开始调研,但目前看两套方案都不让人满意,实际上,应该有第三套或者更好的选择方案,应该多听听市民的意见。”
尽管有关部门1年多的调研可谓“旷日持久”,但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广州过半受访市民并不赞成提高停车费,并质疑该治堵方式的效果。
在不少市民看来,此次听证会可能再次成为“涨价会”——徒有听证会之名,而无听证会之实:走形式,做样子,最终该怎么涨还是怎么涨。
广州市物价局则表示,差别化停车收费标准调整已经考虑到广大市民的承受能力,合理控制二、三类地区提价幅度、换乘停车场收费实行较低标准、住宅区停车场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制定等方法,合理调节市民停车需求。
至于咪表停车场的升价幅度为何这么高,广州市物价局称,咪表停车场占用道路资源,对交通的影响较大,作为城市停车管理的有效补充,主要满足短时临时性停车需求,参照国内外经验,按照停车“路外优先于路内”原则,城市咪表停车场均执行政府定价最高收费标准,鼓励车主优先将车辆停放在室内、露天等路外停车场。
“拍脑袋”定出来的涨价?充分论证做到了吗?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数市民对于政府治理拥堵十分支持,对于实现差别化的停车收费、引导公共交通出行也持赞成态度,但涨价的范围多大?提价的幅度是多少?政府是如何计算规划的?应该广泛征求各界意见,汲取智慧,而不应“闭门造车”,单方面提出方案。
广州市相关部门指出,调整停车费是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目的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但在一些专家和不少市民看来,这样的理由过于牵强。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社科院哲文所所长曾德雄表示,现行方案无法说明涨价后会给交通带来多少好处。反而,北京等地提高停车收费后的经验表明:两三个月短期内停车费提高缓解了交通拥堵,但很快就恢复了拥堵常态甚至变本加厉,因为出行不便、公交不健全、公共停车场短缺等因素,“价格杠杆”直接转化成了刚性价格上涨。
对此,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刚等城市规划专家表示,价格杠杆要撬动,首先服务供给要跟上,否则,就难称杠杆,而是借机敛财。
其次,为什么一个方案涨价幅度是300%,另外一个方案是100%?曾德雄表示,这样的数据变化,像菜市场讨价还价一样随意,数据背后缺少科学论证支撑,更像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为了涨价而推出一个“大涨”方案,只待否定“大涨”就执行涨价,有戏弄公众智商之嫌,也影响了政策的公信力。
此外,专家和市民质疑,要执行差别化的政策引导出行,差别应体现在分时分地、价格有升有降,而不是“大涨”和“少涨”。市民王女士对记者说:“公布的两套方案都说要涨价,是不是听证代表只是去投投票决定怎么涨价呢?为什么没有不涨价的方案?”
听证会被异化,“四不”听证如何征询民意?
听证会是个舶来品,因为可以让公众在涉及自身权益的价格调整和政策变动中发表意见,发挥作用而被引入国内,并用立法的形式予以固定。
但记者调研发现,我国部分地区执行的听证制度:代表的选拔不透明,调价的成本不清楚,听证的过程不公开,听证的结果不强制。这是一些听证会“异化”的主要原因和具体表现。
——代表选拔不透明。一些地方曝出听证“专业户”现象,不管什么方案,常有其身影。不管方案合理与否,也总见其举手赞成,有的公民希望参与听证,却不知道向哪个单位报名,有的报了名也“选不上”。
——调价成本不清楚。要调价,首先理由要充分,但常见企业、政府哭诉不赚钱,却不见明晰清楚的成本清单。
——听证过程不公开。本来是公共议事,一些地方的听证偏搞“秘密集会”,听证会不开放、不直播,不允许或只允许少数人旁听。
——听证结果不强制。尽管法律规定调价前应该听证,但并未明确听证的结果可以否定涨价方案,也没有明确涨价必须参考听证意见。“说不说是你的自由,听不听是有关部门的自由。”
广东广悦鸿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俊杰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得很清楚,公共事业收费听证的两个要件是:必要且可行、征求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各方意见。归根结底,一些地方在执行方面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争议重重,就是没把听证程序走到底,仅仅是走过场。“而只有真正尊重法治,听证会才会真正起效果”。
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呼吁,广州的停车费方案仍在讨论,希望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有关部门在执行方案中能够倾听民意,充分论证,给市民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