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华巴士今起退出运营 司机短缺"压垮"申城民营公交

2014年04月01日 15:05   来源:文汇报   叶松亭

  作为上海市区屈指可数的几家民营公交企业之一,汇华巴士从今天起退出运营,旗下公交线路交由巴士集团托管。

  市运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汇华退出后,市区绝大多数公交线路均由巴士和浦东公交两大国营公交集团掌握,仅在部分郊区还活跃着部分民营公交企业。

  汇华退市有迹可循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汇华巴士运营的公交864路终点站汉口路江西中路,这里已被巴士二汽接管,站台旁停着一辆巴士二汽的公交车,车前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代864路"。

  记者随后致电汇华,一位姓陆的人事部门负责人承认所有线路从4月1日起将移交巴士集团托管,但表示退出公交运营的具体原因"一言难尽、不便多讲"。

  看起来有些突然,事实上汇华退市有迹可循。

  早在去年6月和7月,汇华就向交管部门两度提出申请,以运营亏损为由,要求停运旗下的闵行18路和804路;今年初,旗下公交864路又因缺少司机,被市民投诉发车间隔长达50至60分钟。而此前市交管部门曾承诺,外环线以内的公交车,高峰时段发车间隔不超过8分钟,其他时段不超过20分钟。

  汇华退出运营的消息,昨天还引发了部分网友的"追思"。上海轨交俱乐部在官方微博中写着,"汇华巴士曾经以服务质量好、车厢整洁被不少市民称赞。然而,随着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公司难以为继,最终结束运营,令人嘘唏"。

  民企司机难招难留

  作为接收方,巴士集团方面也有自己的难处。

  在864路终点站,前来接管的49路车队工作人员说,车队抽调了8名司机和4辆车前来支援,这样也只能做到高峰发车间隔30分钟,其他时段发车间隔50分钟。"车子有,但驾驶员不够,维持这样的运能已经很累了。"工作人员说。

  类似的场景,去年804路交由巴士二汽和巴士四汽共同托管时也曾发生过。市运管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汇华退市,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民营公交企业司机资源紧张。

  司机资源紧张,首先是全行业都缺司机。上海公交司机工作强度大、收入低,社会地位又不如以前,而公交驾驶员培训又在此前的改革中被推向社会,多种因素综合,导致公交驾驶员始终供不应求。

  在此大背景下,民营公交企业司机还不断流向国企。该负责人说,几年前民营企业司机收入略高于国企司机,但最近几年国企司机收入快速增加,巴士集团一线驾驶员税前年收入已达6万元,略高于民企司机。"国企收入高又稳定,吸引不少民企司机''用脚投票''。同时,国企也非常欢迎这些有A照和公交准运证、能立即上手的驾驶员。"

  民营公交只剩约10家

  有网友感慨,汇华退出后,沪上民营公交在市场上已仅处于"点缀"作用。

  据统计,上海现有公交企业34家,去掉张江有轨电车和春秋旅游这两个"非典型"公交企业,再去掉汇华,剩余31家公交企业中国企约20家、民企约10家。全市80%以上的公交线路由两大国营公交集团运营,多数民企旗下仅1-2条线路,且大部分位于青浦、奉贤等郊区,仅"上服"和"盛发"两家企业有线路延伸至内环以内。

  上服一位姓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旗下只有829和854路,从1995年经营至今,其中854路经营状况好些,处于盈利状态。"854线路走向好,途经居民区、学校、医院,客流比较稳定。"

  "上世纪90年代国营公交亏损严重,为了解决一些新发展地区的''乘车难'',就发动社会力量办公交,上海最多时曾有172家公交企业,其中民营公交超过150家。"市运管处负责人说,民营公交一度运营良好,但到2000年以后,民营公交暴露出了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交管部门开始引导公交行业整体回归公益属性,并安排国营公交"兜底"民营公交不愿继续经营的线路。

  目前不管民企还是国企,交管部门执行的公交补贴标准一样,但在企业购买新车时有些区别。近年来上海地铁网络越来越完善,特别在中心城区,地铁抢走了沿线公交大量客源,导致公交线路亏损严重。遇到这种情况,国企还能勉强支撑,民企则很难生存。

(责任编辑:秦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