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施人情味举措 "输血扶持"激发书店"内生力"

2014年04月09日 12:17   来源:文汇报   

  上海实施了一套全方位颇有人情味的举措,实质性扭转实体书店的生存困境 “输血扶持”激发书店“内生力”

蒲蒲兰绘本馆内的绘本陈列方式富有童趣。记者 叶辰亮摄

  上海民营实体书店的重生经验充分证明:扶持实体书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救济”,只有激发出书店本身的“造血”功能,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书店才有意义

  针对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实体书店生存困境,上海两年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做出了实质性扶持动作:迄今为止共投入2350万元专项资金,定向资助、补贴和支持近百家实体书店。其中,超过半数的资金投向了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精品”、“特色”的民营书店。

  与此同时,上海率先发布和推行《上海市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及《上海市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引导目录》,成为国内首个出台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

  记者昨从上海新闻出版局获悉,政府对上海书店业的这套全方位颇有人情味儿的“组合拳”扶持政策,不仅使上海实体书店的生存困境得到了实质性扭转,还最终为不少书店脱困带来了关键性“内生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实体书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网络书店、电子书的时代……”两年多前,上海民营书店季风书园陕西路店因租金上涨难以续约,当时的负责人曾道出如此灰心之语。

  没想到的是,在“季风将吹向哪里”的困境被媒体报道后,上海有关部门便悄悄开始为保住“季风”四处奔走吁请。上海新闻出版局多次与上海图书馆商量、联系,终于在2013年2月,帮助“季风”完成了上海图书馆底下二层970平方米书店场地的签约。一年来,这个同样位于地铁沿线的“季风”不仅存续了、长大了、还得到了面貌上的重生。

  上海季风书店总经理于淼接受采访时说,政府扶持书店的目标在于促进实体书店转型,而非简单地帮它们在现有的环境下“苟延残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如今,沪上被扶持的一些民营书店在“售书”之外,正在积极拓展“内生力”。包括举办著名作家见面会、剧本朗读会、文化主题讲座,每次活动都能吸引上百读者热情参与。去年4月至今,季风书店已成功举办37场与阅读有关的沙龙。90岁的黄永玉、“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作品《平如美棠》的作者饶平如等都曾是“季风”的座上宾,这与网络书店等形成错位经营,为书店赢得属于自己的空间。

  “上海民营实体书店的重生经验充分证明:扶持实体书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救济',只有激发出书店本身的'造血'功能,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书店才有意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海这一扶持实体书店的经验值得学习。

  鼓励社会各方参与经营

  开展多元化经营,实体书店势必需要更大的面积和更高昂的房租,仅靠政府拨款是远远不够的。“鼓励更多有资金实力的社会实体参与到图书经营行业”成为了避免书店在商业区被边缘化的又一新招。一些业内人士透露:“现在不少城市中商业环境越好的地方书店反而越少,因为租金价格太高,即使政府给书店免征增值税也无济于事,但如果开发商自身有建配套书店的文化需求,就能减少租金压力,书店便能长期生存。”

  据悉,京城著名民营书店“字里行间”也看好上海实体书店的良好业态,日前正在上海为分店选址。该书店总经理陈绍敏说,实体书店的未来形态,可能更接近于一个小型的社区或公共文化空间,汇聚有着共同爱好的人们。据此,“字里行间”将探索一条“自媒体书店”的发展道路。据了解,“字里行间”目前与上海万科的合作筹划也在多方促成中一步步地变为可能。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上海对实体书店业的扶持,犹如一个有力的“杠杆”。在这个“杠杆”的撬动下,两年来,上海图书公司、上海外文图书公司等国有书店进一步加大了网点建设并形成“博雅文化讲坛”等沪上知名的品牌读书会;新华书店静安店、上海书城淮海店这两家书店旗舰,先后在市中心黄金地段建成和回归;“艺术书店”成功进驻了城市文化新地标中华艺术宫;原已陷入困境的“鹿鸣”等民营书业品牌在转址经营后有了新的生机;大众书局陆续开出了“24小时书店”等细分读者的品牌书店。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