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引江济淮工程规划顺利通过水利部审查,正加快推进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争取明年开工建设。然而,近日有媒体质疑,引江济淮工程中的“引江济巢”将会使巢湖受污染的水排入长江,污染水质本已恶化的长江下游水源地。事实究竟如何呢?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引江济淮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朱青。
会不会影响下游用水?
“引江济淮简单来说就是将长江水引入巢湖再调入淮河。”朱青说,这一工程将沟通长江、巢湖、淮河三大水源,以解决安徽、河南二省沿淮及淮北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同时发展江淮航运,结合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环境。“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供水和航运,治理巢湖污染只是它的辅助目标。”朱青认为,引江济淮工程穿越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中原经济区三大发展战略区,对皖豫两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朱青表示,这一工程引起长江干流下游省份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有人质疑,引江济淮年调水量30多亿立方米,是否会减少长江下游的水量?朱青说,长江年均流经安徽段水量达9000亿立方米左右,引入30多亿立方米的调水量后,我省用水总量仍然在国家分配的控制指标之内。
“经过多次论证,调水工程对长江干流水资源情势影响很小,不会导致长江下游用水户用水条件的改变。”
会不会加重下游污染?
引江济淮线路途经巢湖,这是否会将巢湖的污水引入长江下游水源?这也是社会上非常关注的问题。
引江济巢实施后,长江每年大约注入10亿立方米的水量进入巢湖,交换后由下游裕溪河排入长江。“无论有没有这个工程,巢湖作为与长江相连的湖泊,每年都有40亿立方米左右的湖水排入长江,湖区污染物最终也会注入长江。”朱青表示,客观上说,增加10亿立方米的江水后,会降低入江湖水的污染浓度。“引入江水,巢湖每两年可基本实现换水一次,这大大增强了巢湖水体的自净能力,对于改善长江下游水质也是有利的。”
不过,在朱青看来,社会上关于引江济巢的各种担心和质疑,对完善工程方案是有益的。“目前有关分析研究工作仍在继续深入。”朱青说,为了监测和分析巢湖污水进入长江后对长江水质的影响,从2007年至2009年,利用凤凰颈现有引江通道,我省组织开展了多次引江调水试验,取得了大量现场观测数据。结果表明,即使按最不利的情况考虑,湖水进入长江后对长江水质的影响程度都是较小的,也是可控的。
能不能帮助巢湖治污?
据悉,引江济淮工程规划了两条引江路线,一是拓宽现有西河、兆河,另一个是新辟菜子湖线路,“这两条线路兼顾了济淮、济巢要求,是经反复论证后慎重提出的。”朱青说。
“巢湖作为重要输水通道,其水质状况和治污进程均会影响引江济淮的线路布局。”朱青说,经过多年努力,巢湖水污染治理虽然取得成效,但目前水质污染仍较严重。治理巢湖不能依赖引江济巢,而是要治本,即立足污染源的治理。目前合肥市已贷款260多亿元用于巢湖水污染防治,采取面源控制、污水处理、矿山修复、湿地净化等措施,对巢湖进行全面治理,并在未来几年实现乡镇规模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全覆盖。”朱青说,引江济巢的同时要加快巢湖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力争3到5年内实现巢湖在国家水污染重点防治的“三河三湖”中率先变清,“即基本实现东半湖为三类水,西半湖消灭五类水,达到四类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引江济巢是修复江湖关系,促进生态保护平衡的一种行为。”朱青告诉记者,历史上,巢湖与长江水量交换频繁,每年长江入巢湖水量约为13.6亿立方米,最大水量达近50亿立方米。由于抗御水旱灾害的需要,巢湖常年关闸蓄水,这虽减轻了巢湖水旱灾害,但也阻隔了江湖水体交换,巢湖成了一潭半封闭的“死水”,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污染物不断积聚。
“俗话说,流水不腐,引江济巢工程增加了江湖水量交换,让巢湖水流动起来,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减轻巢湖富营养化程度,抑制蓝藻大面积爆发。”朱青说,这能起到巢湖其他治污措施不能替代的效果,也是巢湖水污染防治体系不可或缺的措施。(刘旸)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