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20时08分,闵行区江川路美惠全商业广场一金饰品柜台遭一男子持械抢劫。
一接到报警信息,指挥中心立即调度3辆正在事发地周边的交警巡逻车、5辆特警巡逻车及碧江、华亭、闵治3个派出所的巡逻民警,迅速向案发地点集结,随后再抽调特警、刑侦等武装处突警力和周边5个派出所的巡逻警力在外围路段进行堵截,协调奉贤、徐汇、浦东等与闵行接壤的区域调集警力把守沿线道路。与此同时,周边的群众已经开始追逐仓皇出逃的歹徒。20时21分,歹徒被戴上手铐,距事发仅13分钟。
这起案件的快速侦破,得益于上海社会面治安巡逻警力、武装处突警力以及群防群治力量“三张巡防网络”快速响应。
今年1至3月,专业人士用以衡量社会治安状况的刑事案件破案数、刑拘数、逮捕数,同比分别增加53.2%、52.4%和67.9%。
民警去哪儿?大数据引导
每天上岗之时,黄浦便衣反扒队探长张沪生第一件事就是查询来自110报警台“侵财类”报案单。
目前,全市范围日均发生170起街面侵财案件,但各区县专职便衣反扒民警只有10—20人。
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刑事犯罪情报侦查支队副支队长纪海如说:“街面侵财犯罪流窜性大,如果仍然沿用‘刀耕火种’式的侦查方式,不现实。”
民警该去哪儿?
上海公安的大数据平台正在发挥作用——通过系统的信息数据分析,对警力部署作趋势性预判,引导警力有重点地侦查打击。
日均超3万的110接警信息,全市约5万街面监控探头画面,公安机关掌握的身份证信息、户籍申报、违章处理、车牌、车架号、前科记录、宾(旅)馆信息、网吧登记信息……这些都成为大数据平台的信息来源。通过海量数据交叉碰撞,就能产生新的线索,指向犯罪分子出没的时空坐标。
黄浦便衣反扒队加强了对大数据平台分析出的时段与地点的侦查。在来福士商圈,民警盯牢几名女扒手,她们专挑周末作案,并乘一辆黑车逃离。几天后,这一号牌的黑车在七浦路出现,警方顺藤摸瓜,几名女扒手就此落网。
大数据平台在优化警力配置的同时,也实现对违法犯罪分子的精确打击。今年1至3月,全市入民宅盗窃、扒窃拎包、盗窃非机动车案件破案数分别增加19.2%、56.5%和100.2%。
漫步申城大街小巷,除了巡逻民警、闪闪警灯之外,还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也在守候群众安全:在上海公安每个派出所,都设有“视频”巡逻作为民警实兵巡逻的补充联动力量。
“PTU”警队,24小时武装巡逻
4月1日,一名窃贼在宝山罗店镇一民宅行窃时被群众发现,为求脱身竟抄起一根1米长的棍棒袭击周围群众。随后赶来的特警将窃贼堵截在小巷中,几分钟后,增援民警到达现场,窃贼被特警制伏并带上巡逻车。
而处理这起街面案件的快速反应力量正是上海的“PTU”——来自宝山分局的应急机动部队。
记者从上海公安局获悉,为应对特大型城市中的突发事件,尤其是暴力型事件,本市部分区县公安分局已组织起机动力量在街面进行武装巡逻,随时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快速处置各类突发案件,最大限度震慑和打击街面违法犯罪活动。
宝山公安分局的应急机动部队由百余名特警组成,驾驶装备有各类防暴警械的巡逻车,以车巡和步巡相结合的形式24小时全天候武装巡逻。
除应急机动部队外,上海还创新管理模式,将打击夜间违法犯罪联合查堵工作制度化,每月至少3次依托大数据平台,刑侦、治安、交通、特警等各警种公安民警协同对道路路口、轮渡水域以及夜间违法犯罪多发区域开展联合查堵和守候伏击。目前已开展的8次联合查堵行动,共盘查人员3.6万余名,检查车辆2.9万余辆、船只200余艘,清查中小旅馆、网吧、浴室等场所6500余处,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60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93名。
警民合作,守住第一道防线
对于侦破追赃难度极大的电信诈骗案件,守住第一道防线至关重要。今年1—3月,上海电信诈骗接报数同比下降12.4%,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公安部门与银行的密切合作。按照公安部门的要求,银行必须对前来汇款转账的人进行电信诈骗防范宣传,遇紧急情况辖区民警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成功劝阻电信诈骗的员工还可获得奖励。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常态化的警银携手合作机制,今年本市已成功阻止电信诈骗案件474起,避免经济损失2310余万元。
除加强与相关单位合作,上海公安也加强对医院、学校等重点场所的安全检查指导。
3月27日上午9时30分,市公安局治安总队负责人按响了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台312岗位的紧急报警装置。监控室工作人员立即把监控画面切换到报警部位,并通知保安人员到位。不到2分钟,多名保安已赶到现场。“医院重点部位有哪些,你最关注什么位置?”“主要是门急诊区域和重症监护室周边。”面对检查人员的提问,监控工作人员逐一回答。当天,市公安局对全市所有的三级甲等医院和区中心医院进行明察暗访,以确保相关措施落实到位。
为确保校园安全,市公安局会同教育部门建立了校园治安防控每月督导检查工作制度,今年一季度已开展校园安全检查3954所(次),发现整改各类安全隐患71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