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如今,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顾虑:在手术之前要是没有给医生送红包,自己躺在手术台上都不踏实。于是“送红包”成了患者寻求心理安慰的手段。
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要求,从5月1日开始,患者住进二级以上的医院,将会和住院医生同时签订一项协议,即《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承诺不收、不送红包及贵重物品。这意味着从今天开始,全国二级以上的医院在接收入院患者的时候,又多了一道医患双方同签拒收“红包”协议的程序。
这一规定在公布之初,中央保健办副主任、原卫生部副部长、协和医院肝胆外科医生黄洁夫就曾经表示,作为医生,他不会签这样的协议,在他看来,这是不尊重医生和医学的表现。作为一个从医45年的外科医生,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患者:手术前给医生送红包,可能恰恰害了你的亲人。
黄洁夫:一些年轻医生现在就看情况,有时候上手术台,我认为这是可切除和不可切除,我们医学叫剖腹探察,打开肚子探查能做就做,不能做就不能做,有些医生就特别圆滑,家人特别难搞,手术前送红包,但是这个病人也有术中死亡的可能,外科医生就打开肚子探查再把它关上。其实如果这个病源切除可以活很多年,病源不切除可能就三个月、半年,由于这个病人做手术的风险太大了,切不掉,医生就把红包可以退给他,可是病人就失去了永远治好的机会了。
作为一个外科医生,黄洁夫并不建议患者通过送红包的方式去争取更加优越的医疗资源。
黄洁夫:千万不要以送红包的形式去争取好医生,收了你的红包才为你做手术的医生一定不是好医生。
其实早在2012年,原卫生部就出台了《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患者入院时要进行医生不收“红包”、患者不送“红包”双向签字。本次“拒收红包”协议书,是把双向签字以协议书的方式做了规范。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李大夫说起这一协议,忍不住感叹:工作负担又加重了。
李大夫:因为本身我们工作就挺忙,又要签署各种手术同意,还有很多知情同意书,再签署这么一个同意书,我们还要再找家属和病人,增加了一些工作负担,还有医生本身我肯定不收红包,莫须有的事情还要承诺我不去,有点性质变了。
李大夫认为,这样的协议能够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李大夫:它对真正想收红包的医生的作用微乎其微,可能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但是对于不收红包的医生,有点多此一举,这种承诺只要医院官方有一个告知或告示就可以了,没必要每个签或去承诺,作用不是很大。
煤炭总医院是北京首家试验签协议拒收红包的医院,他们公布的“拒收红包”调查数据显示,近80%的患者觉得应该这样。
患者:去看病的话心里没底,到底是送还是不送,要送的话到底送多少,不送的话会不会做不好,现在有这个协议的话,我们就不用纠结了,不用那么忐忑,明确知道原来这医院、医生不收红包,但是一样把事情做得很好。
在调查中,四成医生认为协议完全没必要,但也有五成人认为协议书是一件好事。
黄洁夫:我作为医生来说,可以专心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术上、业务上、病人上,我不受红包或回扣的干扰,这对于医生来说,安安心心做好自己的服务,对每个病人都是公平的。
另外,有一些医生认为,这样的协议书能够让老百姓放心,从而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分析认为,这个协议只是治标,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红包现象,就需要先解决两大问题:一是目前医生的待遇过低,此外,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过分集中的问题不解决,红包就不可能与医患说再见。
庄一强:好的医生都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全国人民都往北京跑,全国人民都往协和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北京协和的好医生,我肯定要拉住这个不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