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产评论员 蔡琦雯
近来,特斯拉不仅成为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也成为了时下最热门话题;不仅给传统的汽车制造业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也为低迷的电动车市场带来了希望。甚至有人认为,特斯拉将引领汽车行业的变革。反观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纠结的成交表现令上海楼市已如“一潭死水”。这里同样需要“特斯拉”,带来活力,并推动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持续“冷场”
远没有了2013年的高潮迭起,今年上半年,上海楼市波澜不惊。
从成交量来看,不但今年3月没有“小阳春”,4月的成交甚至要比3月更低。德佑地产研究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4月的一手商品住宅成交量仅为67.5万平方米,较3月的93万平方米的成交量相距甚远。
成交不利的同时,土地市场也不乐观,今年以来,上海土地市场持续降温,供应面积连降5个月。据上海搜房网统计,5月上海土地市场仅有4幅经营性用地出让,总出让面积为9.5万平方米,同比去年5月下滑了76.8%。
“当前上海楼市犹如‘一潭死水’,进入了持续上行后的‘平稳’周期。”上海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总监宋会雍表示,今年的变动只是正常的周期性调整。从2010年4月的限购令到2013年3月的新国五条,政策颁布后的影响大抵会在3年左右的时间节点表现显著,再加上2013年的“疯狂”透支了今年的成交,因此目前出现成交“淡季”并不意外。
“树不可能长到天上去”的说法由来已久,伴随着房地产“暴利”时代的终结,量价的疯涨也终显疲态,市场开始呈现出理性、平稳的发展态势。但对于开发商来说,战略上“求稳”往往并不能带来稳定的收益,诺基亚“帝国”的倾覆就在不久之前,“鲶鱼效应”才是当下波澜不惊的上海楼市真正需要的。
静待“惊喜”
“特斯拉”是新鲜的、陌生的,甚至是“不明觉厉”的,它被视为正在撬动全世界的汽车制造业。而目前的上海地产界正需要这样的“惊喜”。
当前楼市需要怎样的“惊喜”?业内专家对此有着不同的观点。
“当前楼市成交‘低迷’,最大的惊喜应该是‘降价’,而非产品层面的创新。”宋会雍认为,当前只有大幅降价的产品才会有震撼力。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却认为,当前上海楼市“降价”的可能性较低,从近期举办的五一房展会上,也可看出购房者对于降价不持过高的期望。而房企也未有降价考虑,仅仅是提供各类优惠。
“当前上海楼市需要的是房企的大胆变革,在运营模式上,应向特斯拉、苹果这类产品借鉴,虽然只提供‘裸机’,但却带来很多高性价比的功能,让消费者愿意‘持续’付费。” 严跃进告诉笔者。
对此,锦和投资集团品牌总监沙立松表示,上海楼市需要的“特斯拉”应该是服务的改变和产品的创新。房企提供的服务应该更注重持续性和体验性,而产品上则更应该将重点放在“环保、科技、节能、智慧社区”等关键词上,着重关注用户的体验。
房企求变
事实上,一些品牌房企早已敏锐地注意到这点,并摒弃了过去“囤地”、“捂盘”、“天价开盘”等谋求暴利的开发模式,主动寻求转型。
近期,万科推出了事业合伙人制度,开始探索新的管理路径。“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郁亮曾公开表示,希望通过事业合伙人机制,彻底改变管理方式,更好地解决投资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分享。在这家30年历史的公司中,核心创始人团队开始颠覆自己,探索未来。
除了万科,还有许多房企也从未停止摸索的脚步。
例如以泰禾为代表的闽系房企,2013年成了上海楼市的“黑马”,这些房企的大举进军和拿地豪举,搅动了去年下半年上海的土地市场。也因此,他们的产品尚未面市,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从运营模式上来看,提到最具“特斯拉”潜质的房企,就不得不提融创,当年意气风发的孙宏斌一改彼时楼市随处可见的“捂盘惜售”,强调快速周转,项目从拿地到开盘往往仅用6-7个月时间,颠覆了当时整个行业的开发节奏,他所倡导的高周转模式到现在仍影响着市场。
房地产行业历来变幻莫测,地产界的“特斯拉”或许无法真正颠覆什么,甚至或许无法取得收益上的成功,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惊喜”对整个行业而言一定是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