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门回应:北京市不能缺少批发业态
5月8日,丰台区政府已与保定市白沟镇眉目传情,政府计划引导大红门批发业务向保定白沟新城转移。对此,大红门最主体投资商鑫福海工贸集团董事长陈重才对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做了独家回应,他表示,大红门的批发业务是由市场决定的,政府应该在产业调整时做好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在产业调整外迁之前,先要做好大红门服装核心区的规划,告诉大家这个地区到底如何发展。
作为大红门地区最核心的投资商,鑫福海工贸集团拥有大红门服装商贸城、福成、鑫福海、金泰彤翔等多座商城,形成了北京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而这家企业是大红门所在的南苑乡果园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是由村党委书记陈重才带领村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逐步建设发展起来的,每年为国家贡献上亿税收。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北京正推动非核心功能产业向外转移,大红门等服装批发市场对周边交通、环境带来较大压力,成为外迁的典型。对此,您怎么看?
陈重才:过去,我们这个地区经历过这样的一次迁徙。1995年,大红门地区被称为“浙江村”,外来人口多,管理混乱,政府下决心将这个地区的外来人口清理出去,最后,这些人白天被送出去,晚上又自己回来做生意。最后,市政府、区政府的共同努力,建设并逐步形成了如今的大红门商贸城。如今,我们要接受1995年的教训,不能让这种教训在这个地区重演。
服装是一种文化,首都需要发展服装产业。我们国家的古丝绸之路也是因为服装发展起来的,现在,我们的服装已经从这里卖到华北地区甚至外蒙古,这也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如今,我们的企业规范了,市场也规范了,我们的土地、建筑都是国家批准的,是符合北京市整体规划的。几年前,我们被批准为北京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今,对于如何打造大红门服装核心区,政府应该有一个规划。
至于外迁,我想我们符合首都政治文化中心的定位。首先,我们这个地区是不是有污染?会不会导致雾霾?如果是有污染,我们无条件关闭。产业调整需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外来人口不是北京市的负担,也不是丰台区的负担,我认为他们是财富。在北京,各行各业都有外地人,没有他们就没有北京市现代化的发展,没有他们的智慧和资源,就没有大红门的发展,也没有大红门商贸圈。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据媒体报道,大红门地区有可能疏解批发、仓储等功能,而商业业态将会向零售等方面升级转型。在您看来,根据大红门的商品定位,批发业务能否从这个商圈剥离出去?
陈重才:零售是针对北京市市民的,而北京市周围通州、昌平等外区县还有很多商户需要批发服装,北京市东单、西单、翠微百货等很多商城的服装也会从大红门采购,北京市既需要批发,也需要零售,批发和零售需要结合起来,这是由市场决定的。北京市也有一些中低收入的人群,也需要中低档服装市场的存在。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针对北京市对商贸业的调整升级,目前,大红门批发商场也已经自发开始了升级改造,您认为升级改造的方向是什么?目前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陈重才:根据丰台区十二五重点发展的“一轴两带四区”,我们属于一个功能区,叫“大红门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我们一直在贯彻落实这个功能区的发展。
在交通方面,目前,大红门地区的拥堵主要是因为晨光路、光彩北路等三个循环路没有打通,如今,我们已经修筑了一部分,我们希望在2014年这些道路能够通车。在大红门商贸区,地铁10号线经过这里,快速公交也经过这里,所以这里的交通非常便利,一旦循环路打通,这里根本不可能拥堵。服装的仓储物流部分的确比较乱一点,所以,我们也在考虑是否将这部分挪到四环外,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提前在考虑安排。
在环境方面,我们建议政府能不能单独成立一个指挥部来管理这个地区。这里的黑车、三轮车、烧烤、路边摆摊等给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政府能否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对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安全规范的一律取缔,对假冒伪劣产品,工商部门给予重罚。我们商贸城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行动,我们主动关停了自己餐厅的烧烤,为此,我们一年损失几十万元,另外,我们还在配合旧城改造拆除相关的建筑,并对平房出租加大管理力度。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