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公布45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父母比孩子更应知晓

2014年05月13日 14:19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王斌 制图

  昨日是汶川地震六周年纪念日。长沙许多地方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科普宣传活动。但是说起对“应急避难场所”的认知,记者昨日走访了多个社区后发现,不少成年人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相比之下,孩子对于去哪里避难、如何避难的知识要丰富得多,这也得益于长沙学校开展的应急知识普及教育。

  去哪避震,一个小孩清楚九个大人不知

  昨日下午,在芙蓉区泰时新雅园小区地下车库的停车坪入口处,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将一块写有“应急避难场所”的牌子挂在车库入口。不少居民也在好奇地打听,地下车库可以避难?

  接儿子回家的黎女士是围观者之一。说到“应急避难场所”,她只知道日本比较多,那是因为日本的地震多。“但长沙很少发生地震啊,搞一个这样的地方有没有必要?”

  围观居民中大多跟黎女士一样,对于应急避难场所存在的必要性不清楚。而长沙哪些地方有这样的场所,十位受访的市民中,只有黎女士的儿子知道,离家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就在学校里。他还告诉其他成年人,老师在进行安全教育时,教给他们的应该怎样根据标识所指的箭头方向进行避难的方法。

  记者昨日还在德雅路烈士公园北门处,随机采访过路市民。有接近一半的市民不清楚烈士公园是长沙现有的最大“应急避难场所”。天天经过此地的市民林先生说:“还真没注意过,可能因为从来没有出现过需要避难的情况,而被忽略掉了。”实际上,应急避难场所的字样就清晰地立在路边。

  多数人误解避难场所专属于地震区

  按照规定,设置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

  “我们起初心里也有这样一个梗,认为应急避难场所只适合于地震区。”湘湖社区书记廖婵介绍说,在参加有关防灾减灾的学习之后,她发现这种潜意识,会让很多人一旦遇到安全事故时,束手无策,而这安全事故,不仅是地震,还包括一些城市化进程后可能遇到的人为灾害。

  湘湖社区这次将8个适合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地方张贴标识,包括小区内的校园球场,有一定面积规模的酒店停车坪,还有烈士公园东门的空旷地等,就是想让社区居民知道,家附近就有这样的地方,可以躲一躲,安全。而这两天,他们一边给应急避难场所张贴标识,一边向居民进行宣传,不少社区居民晓得了万一发生什么灾害,到这些地方来比较安全。

  如何紧急避难,还需宣传教育跟上

  除了关心这样的应急避难场所是否实用,社区居民还关注怎样来发挥避难作用。万一有个什么事,它能给居民提供怎样的庇护?

  老家是宁夏的李先生就指出,应急避难场所还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标识,包括应急厕所、应急水源、应急广播站等,特别是地下停车场,不是所有居民都熟悉,如果标识不清,假设发生灾情,一旦有大量的居民涌入,有可能造成人为的伤害,“既然是防患于未然,就应该做得更到位。”

  廖婵坦言,社区还将把各避难场所的具体位置告知居民、进一步完善相关标识,甚至进行防灾演练,通过社区微信平台将每个点的位置标示出来,让社区居民心里有数,以防患于未然。

  在学校从事安全教育的李老师介绍,校园里学生常常会进行紧急疏散演练,以增强学生防灾抗灾的意识和能力,也常常会考虑把身边的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面积等情况,一并告诉学生,但他们在网上能搜到北京、厦门等城市这方面的信息,而整个长沙市这方面的动态信息比较难找到,李老师建议将全市的各级应急避难场所制作直观的地图,既是实用的资讯,也是很好的教育素材。(记者 周辉霞)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