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政府引导养老机构床位向护理型转变

2014年05月16日 13:50   来源:新华日报   唐悦 梅剑飞 鹿琳 马薇 吉凤竹 张晨

  “现在养老院条件都还好,但缺医疗,毕竟人年龄大了最盼有医护照料。”淮安市民张启新日前致电本报,说他在给70岁的父亲找养老院时看了好几家都不太满意,想借本报建议,养老院能不能也配备专业医护资源。记者15日从我省民政、卫生等部门获悉,一种“医养结合”的养老方式今年已在我省各地试点,在养老院里享受专业医疗,已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15日,记者来到南京市秦淮区欢乐时光老年公寓,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陈萍跨过养老院和卫生服务中心中间隔着的一道小门,来给95岁的孤寡老人卢天恩看病。“陈医生几乎每天都来看我,有病帮我看看病,没事就陪我聊天。”卢天恩说。

  和卢天恩同住公寓的300多位老人中,95%为失能老人,且大多患高血压、老慢支等慢性病,医疗一直是欢乐时光老年公寓院长解定兰心头的一块石头。“以前老人看病只能往医院跑,慢性病还好,突发病我们就抓瞎了,得赶紧找人找车。”解定兰说,今年区里试点“医养结合”,他们与一墙之隔的社区医院成了一家。社区医院为养老院配备了2名医生、1名公共卫生医师和2名护师,老人可以像串门一样到社区医院刷卡看病。

  “感冒、轻微脑梗塞等小病,医生在养老院就能为老人及时提供初期救治;慢性疾病,可以对老人用药、康复进行日常指导。”社区医院主任徐其平说,前院看病、后院养老,老人安心,医院也多了业务,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无锡市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自办医疗机构。本月,该市启动“医务室工程”,政府给予最高10万元补贴鼓励养老院自办医务室,养老机构医务室还可以申请将门诊服务纳入医保。扬州市则准备探索中医院办养老机构、中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养老病区等模式。

  “医养结合”旨在鼓励更多专业医护资源进入养老领域,填补养老与医疗之间的空白。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各种模式的推广其实都面临各种技术难点。

  南京推广的医养合作,实际操作并不容易。“刚开始周围居民反对,怕老人太多,影响他们正常看病,经过多次协调,居民慢慢理解了。”解定兰现在还有担心,对于急重症,社区医院的医疗设施和装备跟不上,仍需要大医院支持。

  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的难度很大。“目前,南京养老机构已达280家,但内设医务室的很少。”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赵军说,内设诊室,养老院必须达到卫生部门规定的一系列标准,涉及医护配备数量、资质、诊所面积、设备等。“很多养老院往往卡在招不到具有资质的医生、护士上,原因很简单,一般养老院医务室服务的都是老年人,医护人员的收入要用养老院的收入来弥补,很难超过社会医疗机构。”无锡蓝天护理院负责人万常旗说。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徐琴研究员认为,“医养结合”涉及民政、卫生、社保等部门职能的交叉区域,应注重与现有制度的衔接,保证新型养老模式能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既要体现公共服务的公益性,也可在政府引导基础上,借助市场化手段,丰富产品线,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

  “目前看,具有专科医院性质的护理院是‘医养结合’最佳的结合点。”苏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卜秋介绍,与养老院不同,护理院具有医疗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两种基本职能,明确了收治对象范围,有利于合理利用养老和医护资源,更准确地满足参保人员需求。近年来苏州利用市场化手段兴办护理院,目前苏州已有民办护理院31家,虽然收费较一般养老院贵,但还是一床难求。

  我省民政部门也把护理型床位作为今后建设的重点,将引导养老机构床位向护理型转变:公办床位,苏北一张床位补贴3万元,苏中2万元,苏南1.5万元;民办床位,苏北补贴5000元,苏中4000元,苏南3000元。

  值得重视的是,医保结算是“医养结合”绕不过的坎。记者从各地社保部门获知,过去养老院不能刷医保卡,老人有病无法直接在养老院诊治,现在养老院与社区医院合作,或者内设医保定点医务室,虽可以刷卡看病,但也有可能出现“套保”,有些不需要住院的老年人可能会借“医养结合”长期住院,占用社会医疗资源,损害其他参保人的权益。所以在管理上如何区分好养老和住院的界限,还需研究。也正因此,医院主办养老院的形式,目前可能会遇到法律障碍。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