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村医,推销健康服务包,50块到600块一只,明码标价赚钱。”在接到盐城网友反映后,记者前往实地暗访。
5月20日,记者“摸”到大丰市三龙镇斗龙港村7组,打听谁家“买包了”。“盛玉祥家买了两个。”知情村民主动给记者带路。
“你们家包呢?”记者进门就问。老盛将记者让进卧室,向躺在床上老伴李龙英伸手道:“枕头底下拿本子。”将灰、橘两本64开小册子转手交给记者后,60岁的老盛顺便解释道:“她腿摔伤了。”
“这就是包?”“对。一本《家庭签订服务手册》,就代表一种健康包。”老盛指着床头贴的《大丰市乡村医生家庭签约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说,收费包分初级包、中档包和尊享包3种,年费依次是50元、100元、200到600元。其中,每年100元的中档包,按病种分7类;尊享包也按病种分3类。
“我买了中档包里的糖尿病包。”李龙英欠起身子说,原先村卫生室打胰岛素不够格,打要到镇医院。买包后,村医专门到市里培训,村卫生室添了冰箱,现在打胰岛素不用出村,省了不少跑路钱。新农合免费测血糖,过去一季度一次,现在月月免费测,好调药量。村医,每月至少上门回访一次。
“说体检事。”老盛提醒老伴。“对!每年到镇卫生院免费做次体验,都是大仪器,自费得200块,光心电图、肾功能两项就得54块。体一次检,100块就赚回来了。”李龙英笑指老盛,他看我体检“眼红”,也花100块买个中档包里的高血压包,“几百块的尊享包,还管全家体检呢。”
“我比你多查一项血脂。”老盛掏出手机说,村医每月给在外地打工小孩发我俩身体情况的信息。小孩说“防病重于治病”,非寄钱让我们多买几个包。
“大妈家来客人啦?”话音未落,屋里闪进一位白衣姑娘,是村医蒋桂琴。老盛喜出望外,热情招呼。“我给大妈测血糖。”小蒋从包里取出干性血糖仪,熟稔操作。“餐后血糖8.5,基本正常。”边说边记到《家庭签订服务手册》上。李龙英一把攥住小蒋手,动情地说,“从去年9月22日我跌伤后,你一共上门9次,打针、送药、测血糖,有两次还刮风下雨……这情分,再多钱也买不来。”“我是你私人医生啊。”小蒋打趣道,接着又招呼“大爷量血压”。
在回村卫生室的路上,小蒋介绍,村里1652农户,4位村医,去年9月份至今,已签约217户,占13%。其中,自己签了50户,多数是年费100元的中档包,实惠。因多签多得,收入相应增加30%左右。
记者鼓励她“加油”,她却摇头说,首先要村民自愿。市局也“卡”,控制每个村医签约不超100户,怕人手少、技术弱、服务跟不上。其实,签不签约,为所有村民提供11类43种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都是第一位的。“不会因卖‘包’降低医疗服务水平。”大专文化的她对公共卫生政策心知肚明。
“那会不会‘嫌贫爱富’,忽略不买包患者?”记者追问。“签约后,市局新添了几台上万元设备,放宽了用药目录和报销比例。镇卫生院专家团队每月巡诊2天,医患关系好多了,门诊量由日均30人翻到60人,真的实现了首诊在村、分级医疗。”
走进斗龙港村卫生室,果然,一楼门诊患者有11人之多。“过去可是门庭冷落。”刚结束网上远程会诊的镇卫生院专家团队成员、内科主治医师王永柏说,一般每周二和周四下午,我们安排市人民医院专家为签约患者免费视频会诊,提高服务包的附加值,而非签约患者暂不在此列。
这是否会造成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加剧村医逐利心理、有悖卫生权益平等?记者随后来到大丰市卫生局采访求解。“既不能要求村医饿着肚子讲奉献,也不能不加防范控风险。”市卫生局长徐向东胸有成竹道,作为全省惟一、国家卫计委15个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县之一,我们有责任找到公平与市场的双赢点,那就是重服务质量、不追求签约数量。
为防范村医过度逐利,该市预设签约重点人群,即以65岁以上老人、孕产妇、慢性病患者为主,优化服务创品牌。同时,约法“四章”,即不下硬指标、不列时间表、不专门考核、签约结果只奖不罚,防止村医急功近利,签约“贪多嚼不烂”。本着自愿原则,去年9月以来,该市先后在72个村试点,计签约9232户,只占签约村农户总数的13.3%。“大丰试点虽然低调,但严谨可行,对改变村医队伍收入偏低、活力不足、青黄不接的现状,增强农民对村卫生室依从性,具有导向价值。”前不久来此考察的卫生部新农合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早立如此评价。
“最近,卫生部又在浙江会议上推广了大丰做法。全省16个县也正部署试点,2015年将全面推开。”省卫生厅农卫处长姜仑昨告诉记者,全省村医年均收入2.5万元,苏北更低,人员老龄化、断层化和基层卫生服务悬空问题并存,乡村医疗危机严重。而大丰村医转变思路,率先有序卖“包”,为促进村卫生室健康可持续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