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峡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陈宇京被指重复发表的四篇论文。实习生 王景烁制图
因被十余名下属认为学术不端,湖北三峡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陈宇京,再次被举报。
这些下属都是大学教师,他们举报的还是老问题:陈宇京有8篇论文重复发表、一稿多发,有些涉嫌变相抄袭。
陈宇京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的论文没有变相抄袭,而所谓重复发表,属于非主观、非自愿因素造成的,“学校对这件事已有结论了。”
“一位领导私下和我说,陈院长的‘学术问题’,如果说没有,也说不通;如果说严重,可在全国,这样的问题蛮普遍,没必要老纠缠。”参与举报的艺术学院教师叶伟称。
自2011年年底有学者公开撰文批评,到2012年、2013年年底的多次不同场合的举报,这些教师没有得到公开的答复。
伴随着这些举报,陈宇京从副院长晋升到代理院长、院长。
高校对学术不端的举报如何处理,如何公开,容忍程度有多少?这无疑考验大学的底线。
8篇论文被指重复发表
当2012年年初在学院办公室翻看期刊《黄钟》时,叶伟没有想到,他对院长学术问题的质疑会持续到两年之后。
《黄钟》是武汉音乐学院主办的学术类季刊,也是国内音乐学术界6本中文核心期刊之一,不少音乐院系都订,其学术地位不言而喻。2011年出版的第4期恰好是《黄钟》第100期纪念金刊。
这期发表的一篇论文让叶伟感到有些意外。论文达12页,题为“中国传统音乐研究30年——关于学术规范的审思与学术创新的反思”,列举了国内学术论文不规范的种种现象,多位音乐研究者被点名批评。
其中,两个例子指向的是陈宇京。文中称,陈宇京的论文《文化人类学视阈中土家族婚俗仪礼音乐》无一篇参考文献,也没说明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且有变相抄袭另一位作者的论文《论鄂西土家族哭嫁歌》之嫌。
陈宇京的这篇论文还被指“自我复制”——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期间,这篇论文经过简单修改后,陆续在4家不同刊物刊发,其中两家是中文核心期刊。
阐述前述批评的作者系武汉音乐学院教授蔡际洲。现年62岁的蔡际洲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陈虽曾在武汉音乐学院学习,但他们之前并不相识,写这篇论文纯粹是正常的学术批评,“不算是举报”。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另一名教师张雄,也在2011年、2012年之交看到了蔡际洲的这篇论文。他查找资料后还发现,除了被点名的一组4篇论文,陈宇京另有4篇、两个题材的论文也存在“重复发表”的现象。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的精神,“一稿多投”、“重复发表”均被界定为“学术不端”行为,被明令禁止。
中国青年报记者经人工比对发现,这8篇论文根据题材可分为3组,每组的确有大量重合之处。
以被蔡际洲批评的“土家族婚俗音乐”一组论文为例,4篇论文除题目、摘要略有不同外,每篇论文之间约有90%以上的文字一模一样。
单从期刊标注的“收稿时间”来看,其中3篇分别为2008年4月2日、2008年4月23日、2008年11月10日,显然,前两次收稿日期仅间隔21天,远远没超过“3个月之后可改投他处”的常规限制。
第二组、第三组论文的内容分别涉及“长阳南曲”、“土家族骂媒风俗”,每组各有两篇论文有50%左右的内容几乎完全一致。另50%不一致的内容,则是陈宇京在原论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论点。
张雄告诉记者,发现论文“重复发表”的事情后,他起初没有在意,“后来听说陈宇京要提拔为院长,我心想,怎么能让有学术不端嫌疑的人当院长?于是开始了举报。”
“本来这事与我没关系,但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我想要有一个好的领导,不想把青春浪费在这里。”后来参与举报的叶伟称。
此后,三峡大学十余位教师陆续加入了匿名举报队伍。到2013年年底,他们曾到包括湖北省纪检、组织、教育等有关部门举报过。
涉事院长曾向学校“自请处分”
陈宇京对8篇论文存在大面积重复之事并不否认。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学校早已对此问题进行过调查,结论是,不存在所谓变相抄袭,重复发表并非其主观意愿。
他在院长办公室给记者展示了个人电子邮箱的发件记录。2007年6月19日,陈宇京向《中国音乐》发送了论文《土家族传统婚俗礼仪音乐的文化人类学解析》。
“3个月以后,我看《中国音乐》没有回音,就把论文简单修改了一下,投给了《黄钟》。”陈宇京说,2007年10月10日投给《黄钟》时,题目修改成了《文化人类学视阈中土家族婚俗礼仪音乐》。
陈宇京给记者提供的一份文字说明显示,当年10月20日前后,他参加了“非物质文化保护宜昌论坛”学术研讨会,“会议并没有将本次会议论文结集公开出版的明确通知”。
陈宇京没有放弃在《中国音乐》发稿的希望。至少2007年11月7日、12月21日,他两度发邮件询问编辑论文是否能刊发。
2008年7月、8月,陈宇京的论文先后在《中国音乐》、《三峡文化研究》上发表了。据其说法,后者正是参加研讨会的成果。
陈宇京称,那段时间,他正在华中师范大学读博士,忙着写博士论文,没有注意到论文已经刊发的事情。于是,2008年10月,他将论文略作修改后,加上一位第二作者,又投给了《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12月、2009年1月,与前两次发表相隔大约半年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黄钟》也分别刊发了陈宇京的论文。
陈宇京告诉记者,他并不想重复发表,但没料到1篇论文同时得到了4家刊物的青睐,且刊发前均没有接到通知。
至于刊发的“收稿时间”为何远远晚于发件时间,陈宇京猜测,可能原因在于刊物内部的处理流程。
对于陈宇京的解释,张雄并不认同,“我也给其中的一本刊物投过稿子,刊发之前,编辑和我沟通、要求修改过很多次。莫非他的论文真的那么好,一点不要修改?”
《黄钟》一位资深编辑告诉记者,通常来说,如果稿件拟被采用,投稿者会有3种途径得知消息——收到通知、邮寄稿费、邮寄样刊,“三个环节总不可能全都出错吧?”
这位编辑分析,陈宇京的前两篇论文发表,距后两篇论文发表,其间有近半年的间隔,无论是通知、邮寄稿费和样刊都可以到达,不知情的可能性不大。
他猜测,如果真的有人故意重复发表,很可能是出于对论文数量上的需要。
陈宇京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关于“一稿多发”主动申请处分的报告》,落款时间为“2011年12月17日”。从时间上看,这份报告写于蔡际洲发出批评之后。
“尽管本人是在过了人文社科学术界投稿的三个月常规审稿期后改投的他刊,但由于本人没有及时关注刊物刊发拙作的动向,造成了非主动性、非自愿性的‘一稿多发’事实,对大学声誉产生了不必要的损害,现特向大学党委、学术委员会、科技处提出郑重申请,申请对本人作如下三个方面的处分……”陈宇京写道。
他申请的处理是,凡本人“一稿多发”的“土家族婚俗文化”成果,均不纳入本人本年度学术成果认定之列,均不作为自己今后参加任何与学术资历晋升相关事宜的成果,并主动申请大学党委、学术委员会及科技处对本人做严肃处分。
报告强调,这些成果不存在被外界批评的抄袭、剽窃问题。
三峡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作新向记者证实,陈宇京的这4篇成果,已从学校内部登记教师科研成果的网站里撤下。
不过,在多位教师看来,这个处理显得有些“走过场”、“态度暧昧”。一位教师认为,陈宇京在评职称的时候,有用到这些科研成果,既然如今这些文章已不被认可了,为什么陈宇京当初评的职称等荣誉不受影响?
对此,陈宇京给记者的解释是,这4篇论文均没有用于评职称等荣誉。
学术调查结果不公开引争议
中国青年报记者掌握的一份资料显示,事实上,陈宇京2011年5月申报“教授”职称的时候,已用到了后来“被不认可”的4篇研究成果。
申报材料载明,在陈宇京的第9至第12项研究成果,正是前述刊发于《三峡文化研究》、《中国音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黄钟》的4篇论文。
对于张雄提及另有4篇论文存在“重复发表”的嫌疑,陈宇京回应,“长阳南曲”题材之所以有两篇内容大面积相同的论文,亦是因为其中一篇是参加研讨会时候被收录的,他并不知情。
但陈宇京承认,另一组“土家族骂媒风俗”题材的两篇论文存在疏忽的地方,因为后一篇确实照搬了前一篇的内容,“但两篇文章的研究重点不一样。”
他向记者坦言,自2006年担任院长助理起,每次晋升时他都会收到各种举报,最近几年集中在“学术不端”领域。他称,学校对前4篇论文早已有了结论,但一直没有公开。
他表示,希望学校公开调查经过、结果,减少不必要的猜测。
“对于学术争鸣的问题,如果有争议,可以请第三方来评价;如果是学术造假,应该坚决抵制;如果不是造假而只是观点有分歧,学校也应该还他一个清白,不能不闻不问。”参与举报的叶伟同样质疑。
据知情人士透露,参与调查陈宇京的共两位文学院教师,其中一位曾在艺术学院任院长,且是陈宇京的母校师兄,“这样的身份,是不是应该避嫌?没有人给我们说明。”
该校艺术学院多位教师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陈宇京“学术不端”的质疑在周围流传较广,但调查事宜一直没有公开,有人曾问过校方为何不公开,校方的答复是“这是匿名举报,没法公开”。
问及是否给举报人答复,三峡大学科技处处长许文年告诉记者,由于举报信都是给纪委,再由纪委转给学术委员会的,究竟是哪一个回复的,他并不知情。
“我们学术委员会只负责评定。”王作新说,至于说把这个鉴定怎么处理、公布,就不是由学术机构来做的事情了。
据了解,近年来,艺术学院十余位教师举报了陈宇京的学术问题,途径包括上网发文章、在茶话会分发材料、向职能部门举报等。一位教师曾上网发帖,但后来,有校领导通过私人关系,建议其删除。
记者注意到,2010年发布的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介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现象在我国学术界很常见,也是在历次评选院士中收到投诉最多的学风问题之一,这种情况一经查实,院士就落选了。
但在蔡际洲看来,陈宇京论文的关键问题不止是一稿多发、重复发表,而是变相抄袭、剽窃。
记者人工比对发现,相较于常见的直接抄袭,陈宇京没有“照搬文字”的现象。张雄等教师的期待则是,希望由较为专业、中立的专家,对陈的论文进行鉴定。
陈宇京猜测,自己被举报,会不会是推行的某些政策伤害了一些教师的利益。但受访教师坚称,他们的判断是基于学术:“如果没有问题,谁愿意举报自己的院长?”
“大学想维护学校的学术声誉,但仅仅‘暧昧’不能解决问题,要有担当的勇气。这不仅仅是信誉问题,说不定,暴露出的学术问题是比较普遍的,大家都能有所警醒。”叶伟说,他期待调查的经过、结果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