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地区农科所培育出春青稞新品种

2014年06月05日 11:06   来源:西藏新闻网   米玛次仁

  日前,日喀则地区农科所在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培育出了青稞新品种“喜马拉22号”。

  始建于1953年的日喀则地区农科所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农业综合研究科研单位,该所先后培育出春青稞喜马拉系列、春小麦日喀则系列、春油菜年河系列等几十个农作物新品种,社会反响非常好。

  据日喀则地区农科所青稞“喜马拉22号高产栽培示范”项目的负责人江达娃、首席专家扎西次仁介绍,随着全区粮食安全的需要和大力提高青稞种植新品种的农业生产战略部署的要求,日喀则地区农科所在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培育出了春青稞新品种“喜马拉22号”。

  “喜马拉22号”最早在1995年—1996年参加过全区区域试验并取得良好成效,实验区产量折亩产可达587.5公斤以上,与藏青320相比增产36.1%;在1997年—1998年又参加过全区生产性示范,亩产达到了406.7—520.5公斤水平,与喜马拉19号相比增产18.8%;1999年顺利通过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严格审定,并命名为“喜马拉22号”。

  近年来,该所在进一步转化“喜马拉22号”青稞新品种成果方面进行了努力。2010年—2011年,在江孜、萨迦、日喀则、拉孜、昂仁、曲水、贡嘎等县(市)进行该项目科技转化累计达到1.5万亩以上,每亩平均增产达到35—40公斤。2013年在日喀则地区推广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平均亩产达到417.5公斤,特别是在江孜县的六个村示范种植“喜马拉22号”,平均亩产达到了436.5公斤。由于该品种高产、稳产,“粮草”兼顾,抗倒性强,适宜性强等优点突出,深受农牧民群众的青睐。

  日喀则地区农科所专家扎西次仁说,为抓好全区五个地(市)种植“喜马拉22号”7万亩的项目建设,地区农科所采取了六大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明确责任到位。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及由专家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

  二是狠抓项目实施,强化种子落实环节。2013年,在江孜 、日喀则为主的五个县(市)种植“喜马拉22号”种子田2.5万亩以上,筹措良种175万公斤,良种供种和种子包衣率达到百分之百。

  三是积极举办技术培训工作,大力推进项目工作顺利进行。从今年3月份以来,技术人员深入到项目各示范区,下乡进村,巡回举办了57期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工作的受训人员累计达到3705人次。为了使农民群众便于掌握技术,专门向农民群众发放藏汉两种文字编写的通俗易懂的《“喜马拉22号”青稞种植实用技术要点 》实用手册。

  四是选派技术人员深入到五个地(市)的示范区一线指导工作。根据五个地(市)的播期不同,大致安排了“喜马拉22号”品种的两个播期,其中,昌都、林芝、山南为第一播期;日喀则、拉萨为第二播期。技术人员在项目建设的春播现场从春播前的土壤墒情、种子包衣、农机准备、肥料准备到位等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研与摸底,并手把手地指导农民进行播种。

  五是进一步制定一系列的“喜马拉22号”示范种植的田间管理措施与技术培训。

  六是围绕项目建设,主动与当地有关部门衔接和沟通。截至发稿时,项目建设团队完成工作简报和月报累计达到了46期。

  截至5月14日,项目示范区全面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春播任务和技术服务。“喜马拉22号”农作物在各示范区的苗期长势良好并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