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上海餐饮酒店瞄准世界杯 推出"夜宴"和早餐服务

2014年06月13日 09:35   来源:东方网   陆晴

  据《劳动报》报道,沪上餐饮掘金世界杯的争夺战同步开哨。记者昨天了解到,今年各大餐厅酒店不仅继续在菜品上与足球挂钩,还同步推出了通宵看球包客房或早餐、手机也能24小时叫外卖等服务。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申城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比起暂时的业绩增长,众多商家在世界杯期间加码比拼,看重世界杯带来的消费品牌效应。

  通宵看球后能享早餐

  昨晚,和当日沪上众多酒吧、餐厅一样,浦东嘉里大酒店TheBREW·酿餐厅里,一场世界杯派对正热闹上演。特别的是,由于世界杯首场比赛于今天凌晨开打,这场充满着自酿啤酒和桑巴表演的派对,也通宵持续至凌晨4点。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看球当然要大家一起看才过瘾。”顾客张先生说,为了迎接开幕赛,他和同事提前一周就定了座。浦东嘉里大酒店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举办派对的这家餐厅最多可容纳200人,当晚的接待能力已近饱和。“整个世界杯比赛期间,我们还将挑选最激烈的比赛进行转播。”她笑着说。

  事实上,为了吸引球迷,沪上不少五星级酒店都推出了看球套餐:晚上在酒吧与朋友聊天,凌晨看球,比赛结束后还可享用酒店客房或早餐。在苏州,类似的套餐出现了高达8888元的标价。而在上海,更多的酒店套餐打出了亲民价格。“不论是客房还是早餐,我们都特地推出了优惠的价格。”浦东嘉里大酒店有关人士说。

  这也不是“高大上”的五星酒店首次搭上体育热门赛事。2年前,浦东嘉里大酒店曾首次实况转播美国超级碗橄榄球比赛。整个2200平方米的宴会厅里坐满了球迷,他们一边看球,一边吃早餐。“这次试水让我们看到了体育赛事的旺盛消费需求。”上述人士说。

  餐厅纷纷推“夜宴”

  瞄准世界杯的,还有许多餐饮企业。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首席营销官须聪表示,今年世界杯,麦当劳推出了桑巴风情的新菜单。独特足球形状,搭配巴西风味配料的汉堡、激情桑巴香煎饼等有着世界杯元素的新品也已上市。必胜客也顺势推出了桑巴狂欢美食节,在世界杯期间推出桑巴狂欢烤肉比萨、滋滋岩烤巴西风情肋眼牛排、南美风味牛肉莎莎面和热情南美风味鸡肉串等,将消费者的注意力直接与世界杯举办地巴西的异域风情挂钩。

  考虑到“时差党”的需求,不少餐厅还特别提供通宵经营和外卖服务。比如,今年,麦当劳全国超过620家餐厅直播赛事,还在直播时段推出鸡翅促销。此外,全新上线的24小时麦乐送订餐手机应用也可让球迷在家安心看球。

  搭车足球为品牌效应

  世界杯给商家们带来了什么?业内人士分析,比起暂时的业绩增长,许多商家更看重世界杯带来的品牌效应。

  “我们的顾客大多来自周边国际社区。举办世界杯活动,可以更好地突出我们想表达的高端生活化理念。”浦东嘉里大酒店有关人士说。

  而1994年起,麦当劳就是FIFA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与官方合作餐厅。麦当劳方面认为,目前,通过独特的品牌资产和最新的科技,可以让美食、服务与体验更加更近贴近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需求。所以,今年世界杯,麦当劳除了组织中国小球童直接到赛场参与、新产品上与足球挂钩外,还推出了艺术家设计版薯条盒子、麦乐送订餐手机APP等多种数字化举措。企业甚至为球迷们开发了一个手机游戏。

  不仅如此,在市场竞争日益激励的状况下,世界杯也成为各大品牌掘金甚至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以麦当劳为例,在他们看来,贴近本土消费者需求,已经成为企业从全球化到全球本土化转变的关键。

(责任编辑:杨默)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