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河口2.7亿商铺被拆 公众患上“拆迁过敏症”

2014年06月26日 21:23   来源:中国日报网站   

  云南河口耗资2.7亿元建成的文化长廊,仅仅建成3年之后又面临被大部分拆迁的命运,引发质疑。21日,河口县人民政府发言人就此事回应称,拆除的是商业设施,要还给市民以公共空间,财政资金并未被浪费。

  河口县政府发言人的回应不仅没能平息这场来势汹汹的舆论风波,反而引起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热情进一步高涨,纷纷指责河口县政府是在狡辩,对河口县政府发言人的回应持天然的怀疑和排斥。

  当前,拆迁矛盾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中一个突出问题,无论在深度、广度和烈度上都显著高于其他社会矛盾。近年来,各地的强拆、血拆现象频频见诸报端,强拆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和暴力事件明显增加,随着媒体的报道,一例例、一桩桩、一幕幕强拆惨案被公众知晓,引发了社会舆论的愤慨和声讨,不计其数的强拆惨案严重挫伤了民众对社会公正的信心,严重影响政府依法治国的权威。以至于公众和媒体一看到“拆迁”二字就情绪高昂,口诛笔伐,患上了“拆迁过敏症”。

  而在笔者看来,媒体和公众应该理性看待拆迁问题,并不是每一个拆迁行为都必然是不正当的,更不能见拆迁就一概反对。河口县的这次拆迁政府花3亿元财政资金,将商业用地转化为市政公共工程,为市民换来宝贵的城市公共空间,从长远来看,对市民来说,这将是子子孙孙都享用不尽的无价之宝。这样的拆迁,是为了公共利益而拆,就拆得值,拆得大快人心!

  现在,媒体和公众舆论一边倒地向河口县政府施加巨大的压力,迫使河口县政府不得不顾及舆论的压力暂停了拆除行动。据报道,总共150余套沿中越两国界河一字排开的商铺,目前仅仅拆除了14套,下一步的拆除就受到舆论的牵制而“搁浅”。那么,在这一事件中,谁是最大的胜利者、谁该笑得最开心呢?答案显而易见,是既得利益者们!

  开发商和商户等既得利益者依然可以坐享风水宝地,财源广进,政府坐收源源不断的税收,利益受损的只能是广大市民。在这一事件中,由于媒体和公众对“拆迁”的过敏,既得利益者们成功地操纵了公众舆论,而河口县广大市民群众希望拥有城市公共空间的声音被淹没,媒体和公众舆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对“拆迁”的挞阀,却没有声音为公共利益呐喊,媒体和公众舆论事实上成了既得利益者的“枪手”。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河口县政府“拆商还绿”的举措,公众和媒体是否应该努力克服自己的“拆迁过敏症”,放下不解、质疑和排斥,认真审视河口县谋求从追求经济发展到追求民生改善的尝试的积极意义,为改革转型中“第一个吃螃蟹者”创造一个相对宽容的舆论环境。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