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报告》在筑首发。这是国家发改委批准《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后第一个全面反映贵阳生态城市建设情况的研究报告。报告所体现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报告对贵阳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怎样的意义?就此,记者专访了贵州大学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著名城市专家连玉明。
连玉明说,《报告》首次全面回顾了贵阳自2007年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以来走出的“生态自觉、生态自信、生态自强”之路,其核心内涵体现在五大“贵阳经验”。
一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过程中,贵阳特别强调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奋力走出一条西部欠发达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是顶层设计与百姓需求相结合。生态文明是一种制度安排,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顶层设计。贵阳的成功之处在于,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生态保护为底线,着力保障民生,加快转型创新步伐,奋力打造发展升级版。
三是国际视野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效,与贵阳在工作中既具有国际视野,主动融入国家生态文明发展大局,又结合地方实际,扎实推进工作分不开。
贵阳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完全符合中央对世界局势的准确把握和国家战略的总体部署,代表了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贵阳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充分发挥了“生态优良”这一比较优势,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市,走出一条符合市情的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是重点突破与长效机制相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贵阳样本”,体现在制度设计、长效机制与实践路径上率先取得突破。
在制度设计上,贵阳出台施行《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等政策,健全法规保障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多元投入机制等。
在长效机制上,贵阳既有组织机构保障,又有资金投入支持;既有行政管理创新,又有司法管理介入,保障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推进。
在实践路径上,贵阳强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六有”民生行动计划,推进“十大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五是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贵阳实践,回应了在我国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按部就班地解决环境问题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
这一转型发展的本质是构架全新的生态治理体系,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共同发力,综合施治,而坚持政府主导是关键。
在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创建过程中,贵阳市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各施其责,并建立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奖惩体系,提高企业环保门槛,拓宽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渠道,实现利益结构调整。同时,鼓励和引导大中专生、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实现全民参与和支持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
连玉明说,《报告》所提供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案例,所总结的“贵阳经验”,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之路,具有可复制、可推广价值。 本报记者 鲜晓荻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