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南京公交将设安全员全天跟车 盯防形迹可疑之人

2014年07月17日 11:00   来源:东方卫报   

  杭州、广州等地接连发生的公交车纵火、爆燃等事故,让公交车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昨天南京公交集团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南京的公交车安全防范,安排专人全天候跟车服务。

  目前,南京共有公交线路375条,站台3199个,运营车辆7236辆,日均客运量超过250万人次,南京市公交集团表示,除了对车载灭火器、逃生锤等安防设施进行检查,确保配足配齐外,7月底前,全市所有公交车还将配齐车载监控设备,实现车内动态即时监控。同时,在3199个站台安排志愿者服务,每辆车上都将有专人盯防“行迹可疑之人”。

  “我们会安排安全员随车进行安全检查,对于重点区域、青奥区域、三中路和敏感区,还会派专人进行全天候地跟车服务,基本上做到一车一人。”南京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明表示,跟车人员会通过一看二问三闻四查,对可疑人员基本做到有包必查,有疑必问,违禁拒载,有案必报。

  由于公交车是不少市民出门必乘的公共交通工具,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少市民担心如何正确逃生?专业人士提醒,当车门能正常开启时,应就近逃生,车门附近有火,可用衣服包住头往外冲。车门打不开,可切断车门气路释放气压,手动开门。如果无法从车门逃生,可以用安全锤、高跟鞋、钥匙等工具砸开车窗。同时,每位乘客都要保持警觉,闻到异味或者发现形迹可疑的人,立刻提醒司机。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