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州公交乘客携饮料或需现场试饮 证实无害

2014年07月22日 11:09   来源:大洋网   

  

  昨日上午,便衣民警在51路公交车随机抽查。一名女子在便衣民警的建议下喝了一口随身带着的饮料。

  

  昨日上午10时许,一名陀枪便衣民警在51路公交车上执勤。信息报记者 何剑辉摄

  查看身份证、携带的饮料要现场饮用、检查随身行李……广州警方全面提升公交车安保防控等级。据了解,广州目前每天出动300名警力、100多组便衣民警在公交车上以及公交车站开展“跳跃式”安保执勤。

  乘客携带饮料要现场饮用证实无害

  昨天上午10时许,记者跟随广州便衣民警在天平架公交站场登上一辆51路公交车。此时并非上班高峰期,车上的乘客并不多。便衣民警王警官身穿一身休闲体恤,直接走到公交车后排跟一名中年女士攀谈起来。王警官首先出示了自己的工作证,并告诉女士自己是警察,现在进行例行检查。中年女士按照王警官的要求出示了身份证,在对照证件后,王警官发现该名女士携带了一瓶棕色液体,便问:“请问矿泉水瓶里装的是什么?”中年女士回答:“是茶。”王警官打开瓶盖闻了一下,接着提出让中年女士现场喝一口以证实为无害液体。王警官也翻查了一下女士的包,并未发现有什么可疑物品。

  广州市公安局昨天召开发布会通报表示,广州警方全面提升公交车安保防控等级,便衣侦查支队(公交分局)根据市公安局的统一部署,派出大部分便衣民警到全市的公交车上及公交车站,开展“跳跃式”安保执勤,并加强与市交委、各公交公司联动,共同开展公交车安保工作,全力维护广州市公交车运行安全。

  上半年便衣在公交车上抓260嫌犯

  警方表示,公交车是广州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支队(公交分局)的主战场,便衣民警在开展日常公交车反扒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可疑人员和可疑物品的检查力度。今年上半年,便衣侦查支队共抓获公交车上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60多名,有效维护了公交车的治安环境。

  近日,根据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部署,便衣侦查支队(公交分局)派出大部分便衣民警,在全市公交车上和公交车站开展“跳跃式”的安全巡查工作:即重点针对高峰时段,在重点公交车线路和车站开展便衣盘查,检查可疑人员和可疑物品,最大限度防止乘客携带易燃易爆、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上公交车。“三个便衣一组,每天派出约100组配备手枪的便衣走上公交车。”警方表示,通过公交车上便衣盘查,与公交站场着装巡查民警相互配合,进一步提升对公交车的安全防控力度。

  把公交司机培训成安全员

  广州警方表示,便衣侦查支队(公交分局)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加强与市交委、各公交公司的联动,形成了一套长效的公交车安保培训、检查、指导机制。便衣民警注重培训公交车司机、公司员工“看人”、“看物”、“应急处置”等技能,教授司机在上车时从“面部眼神”、“行为举止”、“衣着打扮”、“行李物品”、“人员关系”等方面辨别可疑人员,用“看、听、闻、摸、开”五步骤查看可疑物品,把好上车入口的安全关。同时督促各公交公司配备好车上安全逃生装置、消防器材、视频监控等设备,指导各公交公司科学部署安保人员,到重点公交车线路、车站开展安全检查,与便衣巡查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公交车安全稳定。

  广州警方呼吁广大公交乘客积极参与安全防范,不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车,发现可疑情况和可疑人员及时报警,并协助民警和司机进行处置,共同维护公交车的营运安全。警方吁请并感谢群众在接受执勤民警安全检查时所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