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进入综合体时代 盲目扩张或面临同质化搏杀

2014年08月18日 11:31   来源:中国江苏网   

  从去年起,无锡进入综合体时代,一年内开出了十家以上。每个综合体都少不了餐饮助阵,大如苏宁广场、恒隆广场等,餐饮品牌多达数十家;小如各个哥伦布广场,也有近10家餐饮店。伴随着综合体的建立,一个个或大或小的餐饮商圈应运而生,也对沿街餐饮店家形成冲击。对餐饮企业而言,入驻综合体是否成为发展的最佳选择?餐饮商圈光鲜的背后存在哪些挑战和隐忧?

  餐饮成综合体主打牌

  太湖新城新开业的海岸城有两个人气最旺的地方,一个是大家乐茶餐厅,一个是大食代。大家乐是正宗的港式茶餐厅,刚开业那几天排一个小时队吃不上饭是常事;大食代是小型美食广场,又可以买通用券,选择面广,价格也相对实惠。每天中午与晚上都能迎来大批顾客。

  工作单位在立信大道与立德路交叉口的赵女士和她的同事,把海岸城称为“食堂”。“有时一天两顿,我都和同事一起来这里吃”,赵女士说,走路10多分钟就能到“食堂”,很方便。

  上周五晚,市中心两大综合体餐饮层人头攒动。外婆家、北疆饭店等名气大的店外面摆了一排板凳坐着排队的人,有些店门口的服务员则不停对走过的行人宣传“团购”“新菜”等。很多店推出了打折活动,力度也很大,比如满100元送40元,或者全场7.5折等。

  再看街边,市中心的老牌饭店内上座率不到七成,湖滨美食街内也只有两三个店生意不错。而南长街区域有一家神秘的饭店,没有名字,店内菜肴都是老板做的家常菜,来的几乎全是老顾客。每到饭点,这里就人头攒动,尤其是臭鳜鱼,不少食客都称赞地道。

  以前,在商业综合体中购物、餐饮、娱乐的比例通常为7:2:1,而如今这一比例被打破,普遍形成了5:3:2的格局,有的新开商业综合体中餐饮的比重更是升至总量的40%至50%。即将要开业的云蝠,餐饮比例高达70%,餐饮成为商业综合体名副其实的“主打牌”。

  餐饮为何热衷追综合体

  “万达和苏宁停车比较方便。”市民林先生说,以前通常会选择到湖滨美食街或市区一些餐馆吃饭,但总会为停车问题烦恼。“这些购物中心不仅餐饮店多,咖啡吧也多,吃完饭可以到星巴克坐坐,不用换地方,方便很多。”

  为什么餐饮企业如此热衷于追着城市综合体?一茶一坐的无锡区域经理卫容佳介绍,目前市区三家店,分别位于大东方百货、滨湖万达广场和南长街。入驻综合体的好处显而易见,丰富的停车位、现成的客流、统一的物业管理以及综合体购物吃饭娱乐一条龙的优势都是餐饮企业所需要的。

  苏宁广场内一家餐饮的店长认为,商场经常举办各类活动,进行统一营销,商业综合体和餐饮品牌是一种相辅相成、共同成长的关系,餐饮业态也为综合体拉拢了人气。“不进行品牌店扩张,一不小心就会被其他品牌所取代”,他说,“比如小辉哥,如果只进一家广场,那么另一家广场可能就会招竞争对手,比如火焰山”。

  综合体步步紧逼,街边店何去何从

  今年2月,在本土经营了17年的餐饮企业喜洋洋食府关门。2月底,市中心老牌饭店鸿运大酒店以重新装修为由停业。4月,市中心老牌面馆楼上楼关门。尽管这些店各自有原因,但是生意下滑,门店租约是共同的问题。以楼上楼为例,据在店内工作了一年半的店员介绍,从去年5月开始生意就在走下坡路。原本平时每天有8000元左右营业额,周末更是接近15000元。但是后来每天只有5000-6000元,遇上下雨生意更是惨淡。

  因为没有“抱团聚客”优势,也没有丰富停车位等便利性,街边饭店受到综合体餐饮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以前全是街店的北疆饭点,近几年分别在苏宁、茂业、宝龙、万达等综合体开设连锁店。

  但是,街店也有其自有的优越性。卫容佳分析,综合体内需要统一环境,每个店的大致装修风格、营业时间都是限定的。更重要的是,综合体的租金远远高于街店。除了更能突出自己餐厅的特色,街店的优势还在于客人都是冲着店铺品牌本身而来,有更强的消费目的性。经营得好,可以培养出更忠实的客户。

  综合体的租金一般为保底租金或抽成租金,两者取其高。据了解,在万达开300多平方米的餐饮,租金约80万元。再加上人力、食材等成本投入,毛利率要占到餐饮销售的40%-45%才能保本。此外,街边店在亏本的情况下还能支撑几个月甚至一年,因为一旦决定关店,店面转让费能让商家挽回一部分损失。但餐饮店开在综合体里,即使没赚钱也不能随意关门大吉,因为一家关闭的店面将会影响到整个综合体的形象,综合体的运营方对此是不允许的。所以,加上前期装修费用,开在综合体里的餐饮店,若是没赚钱就等于亏钱。至于一些小本餐饮,更是根本进不了综合体。记者以投资者身份电话咨询了太湖新城在建的某综合体,得到的答复是不招个体经营,只招连锁。

  警惕盲目扩张,街店更应注重特色

  “如果饭店口味好、性价比高,不管在哪里我肯定会去。”这是资深食客胡先生对于选择街店或者综合体吃饭时给出的答案,也代表了众多食客的心理。

  “先做内功,选好合适的人才做店长,确保服务和品质,然后再考虑合适的地点开店。”这是卫佳容给出的分析,尽管一茶一坐更倾向于进驻综合体,年底就将在万象城开新店,但是其透露已经拒绝了多家新开城市综合体伸出的“橄榄枝”。她认为街店更容易体现餐饮品牌本身的特色,自身也确实需要打造特色来吸引客源。比如周五召开的台湾美食品鉴,以及目前店内餐饮的转型,就是打算做出台湾特色茶餐厅的名气从而吸引顾客。

  市商务局人士分析,城市综合体餐饮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相互之间已面临激烈的搏杀,餐饮切不可盲目跟风进驻。一般来说,综合体对于外来连锁餐饮更有吸引力,而街边店则应该找准定位,以自己的特色取胜。综合体的兴起让原本带状的美食街开始走下坡路,但是未来如果能打造餐饮加其他业态的“街区”形式,同样能够实现街店“抱团聚客”的能力,应对综合体餐饮的竞争。(晚报记者 景玮)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