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山西省金融运行情况

2014年08月22日 16:37   来源:政府网站   

  2014 年 6 月末, 山西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 27630.6 亿元,贷款余额为 15993.9 亿元,存贷比 57.9% ,为 2008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上半年山西金融机构开展了一系列金融创新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对有效破解当前企业的融资难题,减缓经济下行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半年山西金融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一、 2014 年上半年山西金融运行趋缓

  (一)存款增速有所回落

  2014 年 6 月末,山西金融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 27630.6 亿元,同比增速为 4.3% ,较上年同期回落 8.5 个百分点,余额较 5 月末增加 669.3 亿元,较年初增加 1363.2 亿元,同比少增 942.7 亿元。

  单位存款和个人存款同时出现增速回落。单位存款余额 11424.1 亿元,同比下降 2.4% ,较上年同期回落 15.1 个百分点,余额较年初增加 134.2 亿元,同比少增 722.1 亿元;个人存款余额 14478.7 亿元,同比增速为 8.8% ,较上年同期回落 4.4 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 817.8 亿元,同比少增 349.4 亿元。存款增速回落的一部分原因是去年 6 月以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快速膨胀,其他理财通、零钱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也对活期存款造成了分流;同时,各大银行业纷纷推出与自己旗下基金公司合作的货币基金产品,与互联网“宝类”理财正面竞争,银行理财产品品种丰富,收益率较活期存款高,这样也导致部分活期存款转向理财产品。

  (二)贷款总量适度增加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 15993.9 亿元,同比增速为 12.1% ,较上年同期回落 1 个百分点,余额较 5 月末增加 121.4 亿元,较年初增加 922.4 亿元,同比少增 130.7 亿元。

  短期贷款余额 6417 亿元,同比增速为 13.6% ,较上年同期回落 1.8 个百分点,余额较年初增加 284 亿元,同比少增 83.5 亿元,短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为 40.1% ;中长期贷款余额 8525.5 亿元,同比增速 11.9% ,较上年同期提高 0.3 个百分点,余额较年初增加 479.8 亿元,同比多增 35.2 亿元,中长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为 53.3% ,该比例较 2010 年上半年有所下降,下降了 2.9 个百分点。票据融资 962.7 亿元,余额较年初增加 110.8 亿元,同比少增 125.7 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为 6% 。

  (三)存贷比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2014 年 6 月末山西本外币存贷比为 57.9% ,较上年同期提高 4 个百分点,为 2008 年以来的新高水平。低于全国上半年本外币存贷比 12.8 个百分点,还存在一定差距。山西资金利用率水平仍需提高。

  (四)信贷投放太原占据主导地位

  2014 年 6 月末,全省 11 个地市中,本外币存款余额居于前三位的地市分别为太原市 10852.5 亿元、大同市 2269.4 亿元、长治市 1936.6 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居于前三位的市分别为太原市 7734.5 亿元、大同市 1006.6 亿元,长治市 983.3 亿元。存贷比居于前三位的市分别为太原市 71.3% 、运城市 57.8% 、阳泉市 52.4% 。省会城市太原市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存贷比最高,存贷比达到了 71.3% ,高于全省本外币存贷比 13.4 个百分点。 11 个地市中,除了太原市存贷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 运城市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同之外,其余市普遍都与全省存贷比有较大差距,其中,忻州市最低,仅为 41.3% ,低于全省存贷比 16.6 个百分点。

  二、上半年各项金融创新推动山西转型发展

  2014 年央行货币政策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完善调控方式和手段”、“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以及“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争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目标,显示出进一步凸显调控灵活性的意图。

  与此相对应,上半年,山西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 产业 等的金融支持,满足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通过金融创新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努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一) 政银企项目对接会成功举办

  2014 年山西省政银企项目对接月活动 5 月 7 日启动,历时一个月,此活动成功推介企业项目 2172 个,近千家企业与各金融机构达成融资合作意向,其中,促成 364 家企业现场签署融资协议。此次活动是近年来山西政府组织开展的参与金融机构、企业最多,融资额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银企对接活动。这次对接促进了银企信息交流,有效破解当前企业的融资难题,减缓经济下行的压力。随后,运城、临汾、吕梁、长治、阳泉、晋中、忻州、太原等地先后举办了各具特色的对接洽谈会。省内 43 家、省外 7 家金融机构积极参加了此次活动。

  ( 二)大力发展信息化金融为现代经济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信息科技的发展,金融业信息化正经历向信息化金融的转变,信息化金融已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大数据”是当前各个发达国家关心的重要战略议题,也是我国信息 化的战略重点,它对于加快经济转型和提升管理创新极其重要。金融业更是一个紧密遵从“数据法则”的行业,“大数据”必将对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太原已经提出要建设中国金融大数据中心。作为构想中的金融大数据中心的地理依托和载体,汾东商务区是太原市正在建设的中心商务区和核心区,是山西省参与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平台,是太原市金融与信息发展区。太原将在商务核心区中开辟金融中心,并以金融中心为核心,带动周边形成金融、科技、信息的产业平台。通过这一平台,集聚一大批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引领现代制造业、新能源、文化产业的发展。太原市建设中国金融大数据中心是全省金融业的一次重要创新举措,它不仅对加快太原转型发展和全省综改试验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确立金融大数据在国家层面的战略地位以及我国在全球抢占金融大数据的先机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金融中心,未来将把太原市金融大数据中心建设作为全省金融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协调、调动全省的金融资源为大数据服务。

  三、下半年着力提升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014 年下半年,山西金融业要继续优化信贷结构,重点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加大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一)出台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

  加大金融业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关于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保险业改革、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等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制加大对恶意逃债企业的处置力度。改善区域地区金融一体化进程,如联合中部六省召开中部六省金融协调发展会议,并定期举办建设磋商会等。

  (二)构建金融生态环境体制

  加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可将县域金融生态创建列入政府工作内容,纳入目标考核,对评估突出的县市安排专项资金奖励,推动金融生态建设激励机制发展,对未来几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将企业信用评级作为政府部门评先选优和加强分类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扩大征信系统的金融服务功能

  加大对金融生态环境薄弱地区的征信宣传力度和信用建设,为增强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功能,研发中小企业融资超市和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将行政管理中形成的企业和个人资质信息、行政奖励和处罚信息纳入征信系统。

  (四)全面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功能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三农”的能力,科学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加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力度,全面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覆盖率,加快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突出农村金融服务针对性。

  (五)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功能

  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机构要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偿还意愿和偿还能力、具有商业可持续性的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要积极探索,进行小企业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创新,根据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加强对新型融资模式、服务手段、信贷产品及抵(质)押方式的推广。(省统计局 贸易处)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