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比翼齐飞”

2014年09月03日 08:25   来源:西藏日报   

  初秋时分,伴着黄绿相间的青稞麦田和蓝天白云下盛开的格桑花,拉日铁路的列车奔驰在高原新轨。

  奔向经济社会发展腾飞的新征途已然开启,在走向西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上,生态建设无疑是实现我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上半年,“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正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环境保护意见》等环保政策办法相继出台;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和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积极推进;矿产、交通、水能、工业园区等重点项目环境监管得到强化……

  循着“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始终把保护雪域高原的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我区生态建设的脚步始终未停歇。

  拉紧环保底线不放松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为实现西藏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自治区党委、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定位。

  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指出,要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严禁“三高项目”进入西藏,落实矿产资源开发“一支笔”审批制度、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构建起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说,西藏是“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是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是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调节器”,是我们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独特的战略作用。环境保护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强化环境支撑,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努力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以绿色环保提升竞争力。”关于生态建设,在7月13日召开的区党委常委会议上,听取全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和下半年经济工作汇报后,陈全国书记作出了这样的要求。

  “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坚守着生态保护这一底线、红线、高压线,今年以来,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

  ——总投资达300亿元的“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在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艾玛岗乡启动。

  ——羊卓雍错成为继纳木错后又一纳入国家100个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程项目。

  ——为进一步保护高原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区林业厅申请将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玛旁雍错湿地和麦地卡湿地两大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进一步丰富我区湿地资源的保护载体和途径,优化类型和空间布局,形成更加科学的湿地保护体系,拉萨市、昌都地区、阿里地区各申报1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已启动。

  ——昌都地区类乌齐县、那曲地区那曲县、日喀则地区定结县水资源生态补偿奖励机制启动,标志着西藏正式开启水资源保障生态补偿试点工作。

  不断完善草场、森林、江河湖泊、湿地等保护措施,西藏生态环境正在得到良好的保护。

  驾好政策航线稳准精

  5月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气正逐步转暖,藏羚羊开始迁往产仔地。

  “羌塘保护区成立以来,不断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保护区内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多,保护区内有国家和西藏自治区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余种。”那曲地区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科科长毛世平介绍。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成为保障生态文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只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之一,谱写美丽中国西藏篇章,还需政策办法保驾护航。

  ——自治区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路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公路项目建设环保工作,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的原则,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农村公路项目建设的红线,贯彻“安全、环保、节约”的新型交通建设理念,实现农村交通和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明确到2017年,西藏6地区行署所在地城镇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拉萨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不超过2013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考核办法实施细则》出台,标志着西藏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正式建立。《细则》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工作分解为58项考核工作内容,在森林草原湿地保护、执行环保法规政策等方面做了详细要求,全面考核74个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

  ——作为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先后完成42个县的现场考察和调研工作,取得丰富阶段性成果。

  ——《西藏自治区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成为我区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西藏水安全的又一重要举措。

  ——《西藏自治区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执行。分阶段提出2013年至2020年西藏林业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确定了西藏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布局、主要建设任务和重大行动。

  因地制宜,在政策上做到稳准精,驾好这条航线,才能确保西藏生态环境良好,真正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西藏建设。

  强化环境监管得实效

  “拉林高等级公路建设以来,林芝地县两级环保部门高度重视,不断创新环境监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成立了地、县两级环保监管领导小组,制订了环境监管工作方案,做到了组织到位。在工作中明确了专人专职负责,确保公路建设中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环保提前介入,会同项目业主、设计单位、环评单位现场勘查,科学优化线路走向,合理设置料场,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减少公路建设对周围环境的扰动和破坏。”林芝地区环保局副局长李振芳介绍。

  “金山银山都想要,但青山绿水更重要”。环保提前介入,多次优化线路,遇到湿地、环境保护区,采取绕行、跨越、打洞方式,避开环境关键点;对取土、取沙和弃料场进行论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加大环境监察力度……这只是我区环境监测和监管工作的一个缩影。

  在拉萨,全面落实国务院限塑令及《拉萨市禁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塑料购物袋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制订禁止白色污染宣传及专项行动方案,与相关商业网点签订责任书,建立责任制,加大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力度,将禁止白色污染工作从中心城区向7个县城和主要旅游景区全面推进。

  在山南,环保部门对扎囊县和贡嘎县辖区内的江北公路4个标段的“三同时”执行、建设项目环评批复要求落实、各类料场的防尘措施、施工中弃废渣堆放、各标段的环保宣传教育警示牌设置等情况进行监察,进一步规范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在那曲,西藏“2014高原利剑”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以羌塘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盗猎野生动物频发地域和非法运输藏羚羊等珍稀保护动物及其制品沿线为重点,对盗猎分子实施有力震慑和打击,进一步对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进行巡护。

  在林芝,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班子成员分片包干”森防责任体系,层层把责任落实到政府领导、林业局长、乡(镇)长、村主任、护林员和家庭户主这六个关键人身上。

  坚持为民宗旨,狠抓事关民生的环境问题,努力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加强对重点领域环境监察,切实保障环境安全,为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奠定良好基础。

  ——1月至7月,拉鲁湿地管理局共投资60余万元,对拉鲁湿地进行3次大型及多次小型清淤工作,包括“三渠一河”,共清理垃圾、水草、淤泥160余吨。

  ——截至到7月30日,全区共完成造林绿化任务120.25万亩,占年度计划的105.9%,造林绿化计划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8万亩,增幅达10.5%,造林绿化资金增加了1.65亿元,增幅达30.56%。

  ——我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顺利完成。结果显示,经过10多年的生态建设,我区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实现了双增长,全区74个县(市、区)均有森林分布,生态建设成就显著,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推进,社会造林绿化步伐不断加快,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持续加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发挥预期效能。

  从开年到年中,从寒冷到温暖,清澈透明的蓝天,肆无忌惮的艳阳,恬淡安详的白云,苍老古朴的晚霞,以及那些如火如荼进行的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建设,绘就美丽西藏蓝图的画笔仍平稳地舒展着。我们坚信,未来的路,很美。

(责任编辑:秦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