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锡城教育界热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政

2014年09月05日 11:10   来源:新华社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后,引发各界热议。锡城一些高中校长、教师、教育部门负责人受访时表示,对于仍在酝酿中的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来说,国家此次出台的“新政”指明了方向,一定意义上也勾画出江苏高考新方案的雏形。但“新政”对于江苏考生的影响具体还要看我省制定的实施方案。

  “3+3”模式势不可挡

  无锡声音

  音体美或也要考试

  从最引人注目的高考制度改革内容看,高考不分文理科,总成绩由统考的语数外3科成绩加上学业水平考试3科成绩组成,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学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

  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书记李曼泓说:“3+3”模式有其合理性,“科目减少,强化高中阶段学业水平测试,增加学生选择性,分散考试压力。”新学业水平测试中有3门计入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由省教育厅组织统一实施,且“覆盖国家规定所有学习科目”,也就是说,原来不考试、不计分的音乐、体育、美术、通用技术等科目极有可能全部要进行考试。

  专家意见

  更好地发展综合性、复合型人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柯政表示,文理不分科,绝对不是再回到以往全国学生都学同样课程的老路上去。国家现在之所以提出取消文理分科,目的不是要让所有的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而是要更好地发展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符合当今时代对人才的需要。

  英语考试实行一年两考

  无锡声音

  学业水平测试分量加重

  高中课程修订顶层设计专家组成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认为,“新政”只是一个总体框架,江苏在制定高考新方案的时候还需要配合制定一系列的实施政策,这其中包括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高考科目设置和考试方式等。

  然而,新政策将要求所有科目都考试,且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尝试同一科目两考。“考试数量增加,成绩重要性增强,对于学生来说,高中阶段学习的压力无疑会更大。”

  专家意见

  英语该怎么教就怎么教

  昂立新课程学校校长袁国华认为,英语考试实行一年两考,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所有的学生都会选择考两次“刷分”。原来的提法是“社会化考试”,现在只提“一年两考”,这对学生的影响就比较小了,无非就是增加了一次考试机会和考试的周期提前了半年。而且,社会化考试与非社会化考试是有本质区别的,对于社会化功能极强的培训机构来说,现在的英语考试办法其实并没有提供特别的“商机”,说白了,学校该怎么教还是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还是怎么学。

  自主招生在高考后进行

  无锡声音

  以促进公平为目标

  唐江澎认为,政策反映出国家此轮改革的立足点在于促进招生考试制度的规范有序,以促进公平。“高考关系千家万户利益,高考公平关系社会公平。”唐江澎认为,“此前高考改革方向之一是赋予高校自主权,选拔符合自己需要的个性化人才,但自主招生进行十年已有些变味,出现了高校违规招生、生源争夺、等不良现象,国家此番强化引导和管理是有其必要性的。”

  专家意见

  有利减负

  对于“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上海纽约大学招办负责人周鸿认为,这有利于减轻学生参加自主招生的负担,高校也不必都挤在每年高考前学生紧张备考阶段组织考试,也不会打乱高中正常的教学秩序。高校在自主招生时有了高考成绩的参考,也可以更明确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学生,也给了高考成绩不够但却有特长的学生一条新出路。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必考

  无锡声音

  读高职或不需要参加高考

  对于高职院校探索分类考试,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选拔学生的改革举措,无锡市教育局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处负责人高群认为,此举有利于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江苏其实已经进行分类考试试点,高职院校采用自主招生、提前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一些高职院校今年在分类考试录取上投放的计划占到了总计划的25%,未来试点将扩大,这也意味着选择读职校的高中毕业生大部分不需要参加普通高考。”

  专家意见

  分类考试录取成主渠道

  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一半左右,2017年成主渠道。

  (阮渊、新华)

  改革亮点详解

  教育部负责人昨日就一些社会关注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逐步取消录取批次

  问: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将有哪些变化?

  答:变化主要有:一、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二、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作用;三、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四、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五、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六、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七、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八、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评价程序公开防“注水”

  问:如何确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有序、真实可信?

  答:这次改革的重点是更好地规范评价的内容、程序,确保内容客观真实、程序公开公正。一是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二是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保证内容真实准确。三是各省(区、市)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基本要求,学校组织实施。2014年,教育部将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

  考试招生全程接受监督,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问:如何加强考试招生的监督管理?

  答:主要采取3项措施:一是加大招生工作的信息公开力度,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及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等信息,全程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加强制度保障,强化教育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健全诚信制度和教育考试招生法律法规。三是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对考试招生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开一起,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

  绿色通道再拓宽,寒门学子不用愁

  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