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湘江洲岛小学只有6名学生5位老师

2014年09月11日 09:46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六年级学生在教室里上课,空荡荡的教室里只有三个学生。余志雄 摄

  清晨5时40分,家住跳马镇的李稼祥老师就起床了,他坐早班公交车辗转近两个小时到长沙县南托街道后,得步行到湘江兴马洲渡口,赶7时40分的渡船。渡船那边,是长沙最后的洲岛小学——兴马小学。不知不觉中,李稼祥已经迎来了他在洲岛上的第9个教师节。

  “三个孩子也是一堂课!”与为大班额问题头疼的城市小学不同的是,这所洲岛小学学生越来越少。新学期开始,学校仅有的两个班级,每个班级只有3名学生,成了真正的“小”学。“只要还有一个学生,我们都会坚持办学下去。”这是老师们的承诺。

  6名学生的校园

  兴马洲,湘江中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在被堤坝围住的田地中间,有一条水泥路,尽头有一栋白漆墙面的两层小楼,这便是全村唯一的学校——兴马小学。洲上村委会和小学、卫生所共用这栋两层楼,学生在楼上教室里上课。

  昨日上午,记者看到,在六年级教室里,李靓和两个同学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听李稼祥老师上语文课。尽管学生很少,李老师的粉笔字还是一丝不苟。下课后,李靓告诉记者,读一年级时班上还有38名同学,现在就剩下3个了。

  “上学期还有15名学生,但是这个学期刚开学,就有9名同学转校了。”校长张友良说,兴马洲面积仅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0余户。今年59岁的李再球老师回忆,上世纪80年代,兴马小学有学生200多人,到上世纪90年代,只有100多人,2000年后,随着岛上村民纷纷外出打工,不少村民搬离小洲,生源随之锐减。如今,因生源不足,学校隔年招一次生。学生们要读中学就得去镇上,条件好的可以寄宿,不好的就只能每天赶渡船。

  9月1日,新学期的升旗仪式上,6名同学举行了一次学校人数最少的升国旗仪式。

  5位老师的坚守

  5位老师中,最年轻的也40多岁了。李再球曾是这里的老校长,1974年作为村里的高中生,被留下来当老师,一呆就是40年,“明年我就要退休了,现在站好最后一班岗。”李再球的命运已经和学校血脉相连,如今他是学校唯一住在洲上的老师,白天上课,晚上守校。

  除李再球老师外,其他4名老师每天坐轮渡上岛。这5位老师堪称“全能”: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都要教,有的还要自己挑水搞卫生。每天上午8时,他们便拿起粉笔与教鞭,在小岛上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为什么坚守在这座出行不便的洲岛?五位老师都报以憨厚一笑。李稼祥给记者说了一个故事:一次下暴雨,他赶到学校时已经湿透,孩子们关切地围住他说:“李老师,您先把衣服换了再给我们上课吧。”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这里到最近的暮云中心小学有5公里路,转船转车至少需半个小时。”岛上村民都很尊敬这5位老师,李桂英娭毑拉着记者的手感慨地说,如果不是老师每天坐着渡船到这里上课,这些学生娃就得每天起个大早,到岛外去上课。因父亲在外打工,在李靓眼里,“老师就像爸爸。”

  “这些老师像渡船,把学生娃送到对岸。”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学校早已成为岛上村民记忆的一部分,岛上居民多在此就读过。正因为一代又一代老师的坚守,几十年来从这里走出了几十名大学生,在外面的世界演绎着各自的精彩。

  上好每一堂课

  在5位老师看来,坚守的并不仅仅是他们。

  记者在兴马小学看到,这里电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和篮球场一应俱全,课程也和城里的小学没什么区别。课间,孩子们的欢笑声非常响亮。当问及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时候,校长张友良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说:这里的老师只有一个愿望——就是上好每一堂课。

  李再球老师告诉记者,最早学校还只是两层小木楼,教师和办公室都在一栋木楼里。上世纪80年代,这里建起了两层砖石结构教学楼,是全岛最好的建筑。兴马小学由暮云中心学校管理。暮云中心学校校长张泽仁说,多年来各级政府部门一直对这所洲岛学校倾注了关怀,在硬件和师资上对兴马小学给予了保障。

  更令老师们倍感鼓舞的是,今年4月10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在长沙县跳马镇、暮云经开区调研时,了解到兴马小学的情况后,要求市县两级要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的支持,在政策上向基层倾斜;要从整体上规划好兴马村的保护与开发,在加快发展中让大家跟上时代的步伐。

  如今,虽然仅有6名学生,但兴马小学的大门依然敞开,小岛上书声依然琅琅。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