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走出去"平台 合肥外向型经济全面发力

2014年09月15日 11:49   来源:安徽日报   

  【编者的话】

  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运行轨道。经济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更意味着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质量的提升。适应经济新常态,就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深入报道我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推进改革创新的新思路、建设美好安徽的新作为。

  今年以来,随着合肥出口加工区、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合肥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货运班列、合肥综合保税区等一批载体平台陆续建设建成投入使用,一大批本土企业对外贸易“扬帆远航”。前7月,合肥全市实现进出口120.39亿美元,同比增长10.8%,进出口在全国省会城市跃居第9位,出口排名第7位。

  近年来,合肥市致力于搭建“走出去”平台,构建“海陆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全新环境。今年,该市成立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政府各级各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修订完善外经贸促进政策。

  如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已成为该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柱。根据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近日发布的上半年统计数据,在全国特殊监管区域中,合肥市出口加工区以20.59亿美元进出口额跃居全国十强,位居全国51个出口加工区第7位。合肥出口加工区自2012年封关运作以来,先后引进13个项目。今年上半年,区内龙头企业联宝电子发展迅猛,带动进出口额与工作业务量井喷式增长,进出口额突破20亿美元大关,是去年全年的1.66倍。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等多项功能于一身,合肥综合保税区今年正式获批,明年将封关运行。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自2010年底开港运营以来,集装箱吞吐量逐年递增,今年预计将达到15万标箱。目前,合肥港已开通“合肥—芜湖—上海”以及“合肥—南京—上海”两条外贸中转航线,提升了合肥市和合肥经济圈水路交通的运输能力,提高了工业原料及制成品市场的竞争力。合肥港二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建成后年吞吐能力将达到50万标箱。合肥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货运班列自开通以来,目前已发出5趟,“合肥造”产品踏上了“新丝绸之路”。为推动新桥机场开通航空货运工作,“上海—合肥—欧洲”线路、“广州—合肥—欧美”线路拟开通,9月底以加班包机的形式,先试运行两班合肥与深圳之间的往返货运,提升合肥空港的运输能力。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