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调价听证会2周后举行 10名消费者将参与

2014年10月14日 16:52   来源:京报网-北京晚报   孙颖

  在10月28日召开的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听证会上,将有10名消费者代表参与听证发表意见。市消协表示,这10人都是首次参加听证,这在近几年的听证会中还是第一次,而且这些代表均以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在本报记者已采访到的代表中,多数人对调价没有太大异议。

  10名消费者全是听证“新人”

  按照《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参加价格听证会的代表中,消费者代表不得少于总人数的2/5。

  本次听证会的代表确定为25人,消费者代表10人,均由北京市消协推荐产生。

  市消协有关负责人昨天向记者表示,这些消费者代表,均为首次参加听证会的“新人”,而且代表的人选也不从消协本系统工作人员中产生。这是为了减少听证会消费者代表的重复性,让更多不同领域的消费者可以参与听证会。

  开车上班族被从名单“拿下”

  在此次筛选消费者代表过程中,除了“关心北京的城市建设与发展、热心公益事业、熟悉关心相关领域情况,具有一定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些基本条件,市消协还专门制定了几个条件。首先就是要求以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其次要以在郊区居住但在城区或地铁沿线人员聚集居住区的上班族为主,兼顾退休、上学及其他人群。

  “本次推荐中,我们在核实阶段发现一位代表平时主要开车上下班,最后这名消费者被拿掉了,更换了新的代表。”市消协工作人员说。

  最终确定的10名消费者代表包括了乘坐公交地铁上班的工作人员、低保人员、接送学生的家长、社区干部、退休人员、业内专家等不同人群。

  听证将搜集意见并走访调研

  对于调价方案,消费者代表们多数同意调价,但针对如何调整,意见并不一致。

  昨天中午起,10位消费者代表陆续从工作人员手中签收到了一沓有30多页厚的听证材料。据几位消费者代表透露,10月21日市发改委将组织所有听证代表开会,介绍公共交通调价情况,并走访一些地点做调研。

  有消费者代表向记者表示,目前已经收到了市发改委的公共交通调价方案,将搜集居民、同事的意见和想法,再形成最终在听证会上要发表的建议。

  意见

  居委会主任 用公里数计价乘客没概念

  消费者代表、昌平区天通苑南街道北方明珠社区居委会主任张文平认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大多是中低层收入人群,涨价无疑增加出行成本。”如果要在调价方案中选择,她更倾向于地铁和公交调价方案二。

  “价格调整后,短距离出行我会选择步行或自行车,长距离会选择地铁。”张大姐说,自己家住6号线草房站附近,早上先坐6号线到东四站换乘5号线,足足需要近20站到立水桥站,“目前我每个月的交通费大约48元,调整后大概得168元。”

  张文平指出,调价方案中都是用公里数来计价,但很多市民实际上对公里数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无法根据公里数来选择出行方式。

  公司职员 地铁票“上不封顶”不合理

  来自北京链车互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消费者代表菲菲赞成地铁和公交调价的方案二。不过她认为地铁票价“上不封顶”的规定对远距离出行的乘客不划算。“很多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住在郊区,长距离地铁出行的交通成本会增大很多。”

  同时,她也觉得地铁和公交车按公里数计价欠缺合理性,“建议地铁和公交以明确的站数来计价。”还有,按公里数计价有“里程节点如何计价”的问题,比如刚好是12公里时,应该是4元还是5元?方案并无明确规定。

  大学教授 调整票价为了改善出行环境

  “其实并不是票价越便宜,对市民越好,票价调整的最终目的是在于改善大家的出行环境。”消费者代表、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韩宝明认为,应该把价格方案更加细化,“对公共出行消费在居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以及各个时段客流结构,应核算得更细致,更有针对性。”

  “我的研究团队之前一直在做和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相关的课题”,韩宝明说他将从学术及专业角度对客流结构、错峰出行方式等提出建议。“从目前的方案看,票价调整主要依靠的是里程数这一指标,我们正在研究探讨方案,希望能提出一些更多的考量指标,来给调价方案做参考”。

  “老公交” 调价应考虑外来打工人群

  在亮马国际珠宝古玩城工作的孔令海大爷今年63岁,是消费者代表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他告诉记者,多年来自己每天的出行方式都是公交加地铁:每天早上从海淀区闵庄路出发坐528路到巴沟站、乘坐地铁10号线到亮马桥站,再坐上一段418路公交车,每天支出5.6元,“谈公共交通出行的感受最有发言权。”

  孔大爷说,对他个人来说,公交和地铁两套方案调整后的价格都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他认为新的优惠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价格上涨。

  知道自己成为听证会代表后,孔大爷还特意和小区里的不少保洁、物业管理人员聊起了这个话题,“票价调整也得考虑外来打工人群的特殊情况,通勤成本占人均月可支配收入3%这一条是不是可以再细分一些?”孔大爷说,不少外来打工人群往往住在郊区,但工作在市区,每天一来一往距离挺长,交通费用对他们不是笔小数目。

  “老国企” 地铁方案里12公里有点短

  丰台区太平桥综合市场的邓连才表示,自己最关心充分发挥地面交通的作用。“我常坐公交,但很多人坐公交只是为了去地铁站,公交的利用率太低,没有发挥到最大。”邓连才家门口就有直达单位的公交,可早晚高峰往往拥堵,为节省时间,他只能选择乘地铁上班。他建议相关部门增设公交专用道,让公交通行在时间上得到保证,就可以有效分担地铁客流。

  此外,邓连才更倾向地铁调价方案二,但认为12公里的距离有点短,应该适当延长一点。“我们这类老国企人员收入不高,调价后我一个月少说也得多出60元的交通费。” 本报记者 杨滨 D044

  听证

  听证代表共25人

  消费者 10人

  市人大代表 4人

  市政协委员 4人

  政府部门 3人

  专家学者 2人

  经营企业 2人

  25名价格听证代表中,经营企业的两名代表分别来自公交地铁运营企业;3名政府部门代表分别来自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和市交通委;年龄最小的是34岁的消费者代表菲菲,年龄最大的是68岁的市人大代表段淑珍。X154

  调查

  地铁出行

  5元钱成“分水岭”

  本报讯(记者孙颖)地铁调价已经箭在弦上,零点指标数据显示,相对于非地铁出行族,地铁出行族反而更支持涨价,比非地铁出行族高出21个百分点,主要目的是希望换取较为舒适的出行条件。

  调查显示,51.5%职场人士表示每天通勤最常采用地铁或以地铁为主的出行方式。调查中六成受访者将地铁作为平时上下班与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对于地铁涨价,地铁出行族反而比其他人群更为支持,仅有37.5%的非地铁出行族支持涨价,58.7%的地铁出行族支持涨价,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换取较为舒适的出行条件。

  调查显示,有50.5%北京居民对调价表示理解和支持。不过,其中44.8%受访者不希望票价调升幅度太大。

  地铁涨价后是否还继续乘坐地铁?5元钱成为“分水岭”:价格在5元以下时,七成受访者愿意照常搭乘地铁;而一旦超过5元,搭乘地铁意愿则大幅下滑至三成。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