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5日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中国许多地方政府的融资工具以及项目的性质在收益和期限匹配上存在较大问题,导致地方政府融资成本偏高,债务负担加重。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何跟上、由此增加的地方债务风险如何控制,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徐林指出,由于基础设施项目大都带有公益和准公益性,一次性投入规模很大,现金回报较低,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可持续的问题。
徐林称,解决方式之一是建立一个多元、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对于一些收益较好、较稳定,而且未来收益渐涨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更多通过公私合作、即目前热门的PPP模式,鼓励私营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但对于一些收益较低或者短期没有收益的项目,则不得不采用政府融资、财政投资或者政府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资金。
而徐林指出,从中国目前现实情形来看,地方政府融资面临的一个较大问题在于其融资工具、项目的性质在收益和期限匹配上存在较大问题。于是,地方政府融资成本偏高,债务负担加重。徐林认为,下一步需要通过金融体系的完善为所有基础设施投融资项目提供成本合理、形式多样且期限匹配的融资服务,这样能使地方政府的债务更加合理。
徐林也提出,在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方面有一个前提,即城市规划一定要做好。如果城市空间布局范围过大,基础设施网络过于分散,那么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就会偏低,而地方政府的负债也会过大,“这也是不合理的”。
中国国务院于今年3月份推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并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点方向。徐林介绍称,目前已有20余个地方出台了各自的新型城镇化规划或指导意见,各项工作正在陆续推进中。
作者:庞无忌
(责任编辑:袁霓)